近日,一則題為“北京小學學區房25萬一平仍搶手”的新聞再次挑起人們的敏感神經。父母出資上千萬只為讓孩子就讀某名牌小學。從熱播劇《虎媽貓爸》到現實生活,學區房正是諸多普通家庭的“不能承受之重”。全國人大代表高阿莉認為,買“天價學區房”,不如改善家庭教育品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在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中的地位舉足輕重。(3月13日央廣網)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同為國民教育體系的三大支柱。對于一個正處于啟蒙教育階段的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便是人生開始階段的家庭教育。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建議將家庭教育立法列入全國人大立法計劃,制定專門的家庭教育法律。這一消息,再度引起公眾對家庭教育的強烈關注。
現實生活中,父母往往更加注重孩子的學校教育。學區房、補習班、貴族學校等火熱現象,均是父母不惜花費財力精力,為孩子爭奪教育資源的例證。雖然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社會轉型、家庭變遷、教育變革過程中,公共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結出的果子,但其實相當一部分父母有意無意地忽視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把對孩子的教育更多地拋給了學校。
古語道:其身正,有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其性情、品格、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塑造或養成,父母扮演的角色是無可替代的。日常生活中的言談舉止,就是一種無聲的潛意識教育,往往可以在孩子的幼小心靈中,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關鍵作用。美國人泰曼?約翰遜認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家庭教育其實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礎,可“唯分數論”在現行教育環境中仍然較為突出。
更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很多家長并不具備實施家庭教育的能力。有關調查顯示,近50%的家長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80后”獨生子女家長對如何養育多子女的問題束手無策、倍感困惑。《2016年中國親子教育現狀調查報告》則顯示,全國4萬多0到10歲兒童家庭隨機抽樣調查中,中國許多家長不能正確理解“愛”的真諦,不自覺地把成人的恐懼、貪婪、功利心當做“愛心”傳輸給孩子。在不絕于耳的新聞報道中,“熊孩子”也是一個高頻詞匯。校園欺凌事件不斷、犯罪趨于低齡化、坑爹、炫富、拜金、攀比現象更是一次次地沖擊著我們的底線。這些事實說明,涉及家庭領域的文化、價值觀以及家庭教育正在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改善家庭教育品質,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迫在眉睫。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吳正憲建議,將家庭教育工作提前到大學和婚前階段,把家庭教育納入大學課程體系。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提出,期望設立“家庭教育日”、落實家庭教育政策。全國政協委員曹德旺提出,國家應該為家長教育立法,讓家長“持證上崗”。代表委員提出的這些寶貴意見,都是希望家庭教育能夠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并通過各種舉措不斷提升并強化父母家庭教育的能力,不妨一試。
事實已經證明,教子成材的基礎和關鍵是有品質的家庭教育。要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培育和教育,要想使家庭教育成為滋潤孩子心田的潺潺不竭之泉,家長們就需要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每時每刻把握教育的時機,為教子成長成材提供優質的家庭教育環境。(中國臺灣網網友:磊磊)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