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兒科教授、一級專家,曾任該院副院長的錢幼瓊無奈向成都商報求助,希望向廣大家長進行呼吁,別再做低頭族,多些交流陪伴,給孩子一個健康的語言環境。她告訴記者,越來越多的低頭族家長,導致越來越多語言發育障礙的幼兒被送入醫院門診治療。而她,每每接待到這樣的患者,總是痛心疾首。(來源:中國青年網)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更是世界的未來”,這是經常掛在我們嘴邊的一句老話。然而很多時候我們真正給予孩子的除了父母的溺愛、老人的嬌寵之外少的可憐,尤其是年輕的父母迫于工作的壓力,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忙于“低頭”,沒有給孩子一個健康的語言環境,導致孩子語言發育障礙,卻渾然不知。有一句戲言是:“世上最遠的距離,莫過于我在你面前,而你卻低頭看手機。”請不要將孩子的有聲世界變“沉默”。
工作業務在手機上處理,生活購物、繳費足不出戶在手機上解決,放松時,還可以在手機上玩游戲。隨著智能手機、智能電子設備技術的迅速進步,是方便了人們的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但人們對手機的依賴度更高了,停留在手機上的時間也愈來愈多。這樣發展下去,疏于對孩子“有效陪伴”的家長會更多,就很可能給孩子未來的成長帶來麻煩。
大家都知道狼孩的故事,出生后被叼到狼窩的孩子,即使七八歲返回社會,仍然不會說話,就是因為沒有語言環境的刺激。語言的能力是在出生后早期,在充分的語言環境刺激作用下發育的……所以,孩子從呱呱墜地開始,就需要有語言的刺激。到了孩子可以開口說話了,就更需要語言刺激和交流。幼兒對語言非常敏感,這一時期不給孩子一個健康正常的語言環境,就會影響孩子的語言成長,將其逼至“孩子語言災難”。
“孩子語言災難”已經向我們發起挑戰,家長朋友們警醒吧!為了家庭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對“低頭”說不,給孩子更多的“有效陪伴”,為其創造一個不再“沉默”的有聲世界。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首先,端正心態、改掉“低頭“陋習,建立學習型家庭,給孩子創造健康的語言環境,和孩子一起學習,伴孩子一起成長。其次,要求家長以身作則,用規范的普通話與孩子說話,并且不用方言或兒語,力求口齒清晰、用詞準確,富于表現力,鼓勵孩子養成把話說完整的好習慣。再次,學語言和培養想象力要同步進行,配合好家電設備、做好語言游戲,在生活中積累詞語,多打比方,用詞盡量豐富多樣,既增強了記憶力,又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最后,盡早向閱讀過渡,培養閱讀習慣是關鍵。閱讀要先從親子共讀開始,家長讀、倆人同時讀、倆人交叉讀、放手讓孩子讀。只有家長用心去做,孩子的有聲世界才不會“沉默”。讓我們共同維護孩子的有聲世界,關注孩子的語言成長。(中國臺灣網網友:杜忠葉)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