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單位沒發(fā)月餅,親,給5塊錢買月餅吧。”中秋剛過,國慶將至,雙節(jié)來臨時,你遇到這樣主動討要微信或者支付寶紅包的“紅包乞丐”了嗎?遇上這樣的“紅包乞丐”,你受得了嗎?(東方早報9月29日)
如今年青人見面最熱的話題就是“今天你搶到多少紅包?”網(wǎng)絡時代,人們不知不覺就開始了“討紅包”大戰(zhàn),而且這個“討紅包”不分對象和時間,隨便一名網(wǎng)友就可能開口“討”要了。然而,“電子紅包”火爆的背后衍生了一類專門用微信或者QQ不斷向其他人索要紅包而且只收不付的人,這類人稱為“紅包乞丐”。
“紅包乞丐”往往活躍于節(jié)日前夕,無論是親戚朋友還是陌生網(wǎng)友,只有打開手機接踵而至的“討紅包”撲面而來,而且這種索要不厭其煩,變本加厲。筆者的朋友前兩天還在為此事發(fā)愁,她說:“為了發(fā)紅包,我的余額就剩一塊錢了,我發(fā)給對方,得到的回復是‘真小氣,才一塊錢呀!’”“討紅包”本來是種娛樂,如果綁架了感情就“變味”了。不擇手段的向朋友“討紅包”那就是“紅包乞丐”,這種人在得到金錢的同時也疏遠了朋友間的距離。
“中秋節(jié)到了,發(fā)5塊錢給我買個月餅好嗎?”“長假來了,終于可以去看看這個世界了。你可以給我一個紅包讓我去旅游嗎?”。“你給我發(fā)個紅包,我給你一個八卦。”如果大家遇到這樣的問題,是不是有苦難言,心如五味雜陳。不搭理吧,別人說你小氣自己不好意思,滿足對方吧又會引起對方無休止的要求,自己又心有不甘。
據(jù)《東方早報》報道:有人一天時間光靠“討紅包”就“賺”到一千多元。不出門、動動手指就能賺錢成了一些“投機取巧”者的“理想”。他們靠欺騙朋友的感情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有的人“討”到錢還說“好多朋友私信來夸我人氣高,說他們發(fā)布這條以后根本沒有人理。我聽了心里很高興,誰不喜歡自己受人歡迎呢?我本意并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希望能夠獲得關注。”這樣的朋友真是“得了便宜還賣乖”,根本不站在“被討”者的角度想一想。對于“紅包乞丐”有網(wǎng)友說出自己的無奈“我的錢是辛辛苦苦賺來的,不想給這些對親友進行道德綁架的人。”“這么經(jīng)常要紅包,難道沒有自尊心嗎?我覺得我不需要這種不考慮別人心情和現(xiàn)實情況的朋友。”可見,過度“討紅包”并不被大家看好。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這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美德,如果屢借不還那就是“言而無信”。盡管很多人“討紅包”的性質和目的不一樣,但是過度“討要”就冷淡了人情,污染了社會,滋長了貪婪。有句話說的好,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在你身邊,你卻在搶紅包。
有人對“討紅包”者進行了分類,什么“坑騙型”“節(jié)日型”“自由發(fā)揮型”。筆者認為,只要過度“討紅包”,不管你是哪個型、哪一類都應該有道德底線和人文情懷,一味地投機倒把、出賣誠信其結果只能是“得不償失”。(中國臺灣網(wǎng)網(wǎng)友:陳磊)
(本文為網(wǎng)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wǎng)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