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正好趕上爺爺住院,我在醫院的31天經歷讓我對中國的醫療改革有了更深,更全面的理解。不僅理解了人們對醫療改革的迫切需求,也明白了改革緩慢的某些原因。
近些年,中國老年人逐漸增多,老齡化問題逐漸凸顯。伴隨而來的是老人們對藥品需求的增加。中國養老為家庭式養老,老人生病后需要其子女支付昂貴的醫藥費用。可實行的計劃生育國策又加劇了當代青壯年因無兄弟姐妹分擔醫療養老的負擔,醫療改革勢在必行。
其實,我國政府在胡主席領導時期就早已開始進行醫療改革,可鑒于中國經濟發展水平和眾多的人口,醫療改革難以深入進行。醫療改革也未能完全貫徹。其一:醫療改革中涉及患者轉院,異地治療條款不完善,原來醫院不愿意辦理轉院手續;其二:異地治療報銷比例約為30%(辦理轉院手續情況下),報銷比例較低;其三:各醫院未能聯網,轉院患者信息不能整合;其四:醫療報銷在看病之后,需要患者自己墊醫療費用。而這些也將醫療改革推向深水區。
如今,在習大大的領導下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發展勢頭良好。 兩會中很多代表提出醫療改革,特別是來自于醫藥衛生領域的代表委員常常言辭犀利,直指問題所在。在今年的三月份很多地區已近開始了信息入網工作,并且開始著手提高醫療報銷比例,使更多人能夠看得起病。更好的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不過我認為,政府在醫療改革方面可以做的更好。政府不僅僅要改革醫療制度,還應該充分發揮其在公共衛生方面的職能。調節并規范市場,使藥品價格回歸正常。從根本上解決看病貴問題。
醫療改革還要注意醫院主治醫師合理分配問題。避免產生大醫院某些醫師無用武之地;小醫院醫師能力偏低。以至于造成首都附近省份居民一旦患有重病就奔赴北京,造成北京醫療設備緊張問題。
雖醫療改革任重道遠,相信我黨和政府有能力解決該問題,圓中國人民的中國夢。(中國臺灣網網友:侯鵬華)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