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陽不少新生兒父母反映,當地多家醫院開不出孩子的《出生醫學證明》,令孩子上戶口、辦獨生子女證等受到影響。而開不出證明的原因很簡單:沒紙了。而這還得等著貴州計生委提出申請,“上頭”統一印制。(11月17日《新京報》)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因為“沒紙了”,貴陽多家醫院出現了孩子好生,《出生醫學證明》難產現象。據了解,這個“紙”并不是普通的紙,而是出生證明的專用紙張,由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統一印制,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單位統一編號,(地方)衛生部門不能自己印制的,沒有了只能從醫院開始逐級向上申請,等“上頭”統一印制。雖然《出生醫學證明》只是一張紙,但沒有這張“紙”,很多后續的新生兒上戶口、辦醫保、辦獨生子女證等工作都無法進行,給群眾辦事帶來諸多不便,甚至有些家長的產假、生育保險等利益都受到了損害。
據業內人士透露,今年各地的《出生醫學證明》出現短缺,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一是從2014年1月1日起,我國啟用新版《出生醫學證明》(第五版),舊版《出生醫學證明》全部作廢,客觀上造成了庫存不足;二是隨著“單獨兩孩”政策的實行,新生兒數量增多,(地方)衛生部門在年初申請時,對此估計不足,仍按照往年的新生兒出生數量申領;三是以前各個地方規定的辦理出生證明時需要的各種證明,2014年起全部減免。所以,很多以前超生的嬰兒,現在開始辦理出生證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不少出生證明。
雖然有諸多因素影響,但是問題出現這么長時間都沒有解決掉,確實也暴露出很多問題。眾所周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的流通十分快捷,無論是哪里缺了貨,馬上就會有人從外地調貨,占領市場。但是為什么在衛生與計劃生育領域出現了缺貨,就會缺這么久呢?筆者認為,首先是因為這個產品是唯一的,沒有可替代性;其次,暴露出各地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對實行新政的估計不足,沒能做好充分準備;再者,說明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與醫院之間,各地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上下級之間的相互溝通不順暢,信息無法及時有效傳達;還有最后一點就是,各地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沒有把《出生醫學證明》難產當回事,存在官僚主義現象。
要治好《出生醫學證明》的難產并不難,領導一個電話或者媒體一個報道,立馬就能治愈,但是隱藏在難產背后的深層次問題卻不應該被漠視。黨的群眾該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已經結束了,但是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這是因為作風問題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抓一抓會好轉,松一松就反彈,不可能一蹴而就,近日貴陽的《出生醫學證明》難產現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希望各地各級政府以此為戒,切實把人民群眾的呼聲放在心上,建立民情收集、回饋機制;切實把權力放在群眾的監督之下,完善群眾監督機制;切實做到立查立改、嚴肅問責,建立作風建設長效機制;只有真真正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讓群眾一而再,再而三的辦事難、難辦事、事難辦,才能讓我們的國家在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上不斷前行。(中國臺灣網網友:高世鵬)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