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修訂的初中語文教材中,國學篇目所占比重約增至35%。”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在2014亞洲教育論壇年會上向記者透露,該社出版的中小學語文教材將發生變化,新修訂的初中語文教材已送教育部審批,如獲通過,這批教材將于明年9月開學進入學校課堂。(11月3日網易新聞網)
國學經典,是經過歷史的沉淀積累下來的文化瑰寶,是啟人心智的心靈雞湯。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師范大學考察時表示“我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很悲哀。”國學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翡翠,作為中小學生更應該多學習,入腦入心,學以致用。新修訂的初中語文教材,國學篇目所在比重約增至35%,這充分體現了對國學文化的重視,能夠有效促進國學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但是,僅僅從數量上有所提升是不行的,還要注重文章的質量。我國古代經典文化燦若星河、浩如煙海,先秦諸子、唐詩宋詞、戲曲小說等玲瑯滿目,目不暇接。在古代國學當中既有與當今時代主旋律相匹配的,也有封建社會的糟粕文化。因此教材編寫,更應該注重國學篇目的時效性和實效性,嚴把課文的質量關,把符合時代精神、有利于中小學生“三觀”培養、具有經久不衰的歷史文化價值的篇目選編到語文課本當中,讓廣大學生充分領略我國古代文化的精辟和偉岸。
在選取精華的同時,也要注重不同歷史時期的經典著作。我國歷史文化悠久,在各個歷史時期都涌現出了許多杰出的文學巨典,這些文學著作,是時代的一面“鏡子”,能夠較為真實的反映當時的政治文化、百姓生活、主流思潮等等。將不同時代的國學篇目系統地選入中小學課本,這樣有利于學生清醒認識我國的歷史文化,還原歷史以真相。
“讀書使人明智”,而讀國學更能使人明理。將國學精髓充實到中小學的課本里,是對歷史文化、人類發展的一種負責,讓年輕的一代多學習國學經典大有裨益。國學篇目數量的提升體現了國學的地位;而質量的提升體現的是學習國學的效果,二者兼備,則國學昌盛。(中國臺灣網網友:高明)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