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記者聽說了一個令人唏噓的事。一位風塵仆仆趕回老家的兒子,推開門后卻險些當場昏厥,原來他牽腸掛肚的父母早已倒在家中,沒了呼吸。(浙江在線杭州10月27日訊)
在人口日益老齡化的今天,兒女長期在外的獨居老人、空巢老人也不在少數,近年來,類似報道已不鮮見,一個現實的問題擺在了人們面前:空巢老人缺乏自理、自救能力,一旦發生突發情況,老人無法自救,對于這樣的悲劇,我們除了扼腕嘆息,更要嚴肅地去解決養老問題。筆者認為,關懷空巢老人需要親人、社會綜合發力。
其一,去年7月,關系億萬百姓“養老明天”的法律——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正式實施,“常回家看看”首次被寫入法律。既然“常回家看看”入法,那《常回家看看》就不只是一首歌,應該是兒女時刻的牽掛。常回家看望老人是子女應盡的義務,子女都應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定期探望父母,對父母進行關心和關愛,保障他們的安全。另外,要讓“常回家看看”能真正落到實處,更應在一些客觀條件上進行完善,比如用人單位合理調整員工帶薪休假期限,專門設立探望父母假期等。
其二,空巢老人頻頻發生意外,無疑是社會之痛。關懷空巢老人也不僅是親人的責任,也是社會的責任,社區、物業也要更加關注空巢老人們的生活。首先,有關部門應盡快出臺救助空巢和獨居老人的辦法。在目前不能對所有獨居老人提供集中贍養的情況下,大力普及護老鈴、呼叫器等,盡量讓他們能頤養天年。其次,要逐步建立完善的社會化養老網絡。比如,在社區推出居家養老志愿服務計劃,讓退休老人和賦閑在家的居民加入“鄰里互助”服務行列,以定人、定點、定幫扶對象的形式,為本社區鄰近的困難老人提供“每天一訪”和生活照料服務,使幫扶范圍逐漸覆蓋至全街區的獨居老人。(中國臺灣網網友:李六合)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