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湖北恩施龍鳳鎮大龍潭村杉樹灣教學點的謝世魁老師在給學生劉欣怡上課。當日是開學第一天,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大山里,只有一位老師和一名學生的恩施市龍鳳鎮大龍潭村杉樹灣教學點和其他學校一樣迎來新學期,6歲新生劉欣怡在這所空曠的學校開始了一年級的學習生活。(9月2日新華網)
如今,隨著進入九月份,全國各地的學校開始進入了緊張而又忙碌的開學季,然而恩施龍鳳鎮大龍潭村杉樹灣教學點卻只迎來了一名小學新生,一名教師在空蕩蕩的教室里認真給新生上課的場景,不禁讓人產生一種強烈的反差感。隨著附近村子進城務工的年輕人增多,子女隨父母進城上學,這所學校的學生越來越少。從2008年起,這所學校的學生不到10人,從教36年、53歲的謝世魁老師獨自承擔起所有的教學任務,一直堅守到今天。
最近不少媒體也報道過關于一個老師教一名學生的新聞,但這都存在于高校教育,存在高校那些比較冷的專業,但作為基礎義務教育的小學卻也發生如此事情,讓人感到心中涼意一片。這折射了我國鄉村教育的強烈危機。
一是反映了地區教學資源嚴重分配不均的問題。眾所周知,在很多大城市里,那些名校的生源額可謂是一票難求,家長們為了讓孩子上更好的、更優質的學校,使出渾身力氣,“八仙過海,各顯神勇”,有錢的一擲千金,有權的私權尋租,以致于一些名小學、名初中、名高中,甚至是名幼兒園附近的學區房一度被社會炒成了天價樓盤。但鄉村的學校卻是“遠在深閨無人知”,像是一朵野花一樣默默地開放,城市里的學校名額沸沸揚揚,鄉村學校的生源卻是靜如止水,這種強烈的反差表現了城市與鄉村的教學資源嚴重不平衡。
二是反映了鄉村地區上學率嚴重下降的問題。一個學校只有一名學生,讓每一個正常的人想一想都會覺得很是詫異,即使是一個村子里每年的上學適年兒童都不止一個,何況有的教學點負責招收好幾個村子的學生。但堂堂九月開學季,卻只迎來了一名學生,那么我們不禁要問,其他的學生去哪里了,其它學生可能就由此流失了。這與社會上那些“讀書無用論”息息相關,也與農村因為貧窮等原因導致教育成本的與日俱增,讓鄉村的家長們不愿意將小孩送到學校里讀書而白白地糟蹋了“金錢”。
三是反映了城市農民工學校的生存危機。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鄉村里面的年輕人們越來越不甘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單調重復的枯燥生活,城市里面的燈紅酒綠,吸引著每一個農村人走向城市,這就不免導致了他們的后代的上學問題,于是城市農民工學校便應運而生。但是我們看看如今農民工學校,其教學環境之差、其師資力量之薄弱,令觀者心酸,同為勞動階級的后代,其享受的教育環境和資源卻是大相徑庭。
所以說,要想解決鄉村一人一師的現狀,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一是要平衡地區教育資源的差異,不能過度地拉大教學資源的差距。二是要整合鄉村的教學環境,按照村級的數量,合理地規劃教學點的數量。三要加強農民工學校的管理,加大對農民工學校的教學投入。四是要強化鄉村教育觀念,不可讓一個孩子流失到社會而遠離學校義務教育。(中國臺灣網網友:別亞飛)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