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父親遺留下的1000元定期存單,讓平山縣陳家峪村的陳蘭平大爺奔波了8年也沒有取出來。如今,陳蘭平已身患殘疾,生活貧困,走路一瘸一拐,記性也越來越不好,但他仍然在為這張存單到處奔波求助。對陳蘭平來說,這張存單成了一個難解的心結:明明蓋著公章的存單,怎么信用社就不認了呢?(7月31日中國青年網)
1958年,陳蘭平的父親退伍,領取了1000多元的退伍費,當時就把1000元以定期一年的形式存進了建屏縣柏坡鄉信用合作社,再沒動過。2005年,陳蘭平父母相繼去世,在收拾遺物時發現了這張存單。
當時,建屏縣已與平山縣合并,建屏縣柏坡鄉信用合作社并入了平山縣西柏坡農村信用社。當陳蘭平拿著存單找到西柏坡信用社要求兌付時,信用社的人告訴他,時間太久了,找不到存根,兌付不了。
為了這張1000元的存單,陳蘭平一直在奔波,甚至找到了河北省農村信用聯社,但信用社就是以種種理由拒付。縣信用社的人甚至告訴陳蘭平:存款憑證超過20年作廢,拿出來直接撕掉就行了。
雖說1000元不是天文數字,但是,1958年的1000元絕對不是一個小數。陳蘭平父親的這1000元就這么打了水漂,充分暴露了銀行的蠻橫與霸道。
愛吃霸王餐的,不止西柏坡信用社一家。近年來,關于銀行“怕麻煩”的負面新聞不斷。在湖北武漢,多家銀行拒收一儲戶的10萬元硬幣;在陜西西安,因為銀行要求本人親自辦理修改密碼業務,身患重病正在醫院接受治療的徐萬發老漢,被120急救車送到銀行營業廳,在5名120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躺在擔架上的徐萬發老人完成了按指印程序;在廣東高州,一位老人中風躺在醫院,其兒子鄧漢林代為到銀行取錢未果,銀行要求老人親自來,并稱“打針你就拔了針頭讓他過來”。多名家屬將老人送到銀行后與銀行發生爭執,僵持之間老人猝死。
拒收硬幣,弄丟儲戶存單的存根,重癥病人被抬到銀行營業廳辦理業務,“錢款請當面點清,離柜后概不負責”的提示,凡此種種,都暴露出銀行的蠻橫、傲慢與冷血。銀行的所謂“規定”與“提示”,不過是銀行拒絕擔責的借口。目中無人、拒絕擔責、怕麻煩的背后,是一些金融服務機構長期以來養成的“我是老大我怕誰”、“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優越感。
在整個銀行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銀行應當徹底拋棄優越感,增強危機感。如果某些銀行還死死抱住老黃歷,以老大自居,漠視儲戶的利益,顯然不合時宜。不要以為儲戶們無可奈何,他們其實完全可以選擇用腳投票。
回到陳蘭平父親的這筆千元存款,明明是西柏坡信用社把儲戶存單的存根弄丟了,過錯顯然不在儲戶一方,卻要儲戶為銀行過錯買單,這是多么的蠻不講理。筆者不禁要問:霸道的銀行,你把儲戶的存根弄丟了,怎么把銀行的信譽之“根”一起弄丟了?信譽的“根”丟了,還拿什么留住儲戶?(中國臺灣網網友:張衛斌)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