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歲、雙目失明的五保老人的4.1萬元救災款,被截走2萬元;低保戶的2.824萬元救災款,被強行索取1.18萬元;全倒戶的2萬元,被拿走了1.3萬元。如此惡劣的事情發生在廣東懷集縣藍鐘鎮,索取救災款的人是該鎮社會事務辦主任。(7月22日南方農村報)
一個鄉鎮社會事務辦主任,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民政辦主任,基層的民政員,這樣的基層干部每天都在和弱勢群體打交道,在為他們提供服務,本應是深受群眾歡迎的群體。然而,當一樁樁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事件曝光以后,我們才發現曾經小瞧了“小蒼蠅”的殺傷力。
“2萬元、1.18萬元、1.3萬元”和動輒某些“大老虎”家中上億贓款相比,的確是“九牛一毛”,但這些數字雖小,我們卻能看到小數據背后的大問題,他的殺傷力絕不亞于某些“大老虎”。
對于一位雙目失明的五保老人來講,2萬元的救災款可以做很多事情,或許自己一輩子都掙不了那么多錢。對于一位全倒戶,在災后重建中,一大半的錢都活生生地被剝奪走了,這樣的惠民政策在最基層變了味,變成了某些人謀取私利的工具,不得不令人警醒。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如何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問題和“最后一公里”問題是擺在基層黨委政府面前的一大考題。要解決這些難題,必須首先要求基層政府和基層干部切實做到不與民爭利。
我們無從得知這位基層民政員是否第一次操作這類損人利已的事情。當國家的惠民政策到他手里就變了味,當自己從雙目失明的老人手里拿走本屬于別人的救災款時,他心里會有何感想?救災款是“高壓線”,關系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需求,然而,他卻能心安理得地據為己有,一方面說明監管制度不嚴,另一方面說明某些基層干部的道德無底線。
基層干部是普通群眾接觸最多的群體,他們的一言一行在老百姓看來,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也影響著政府的公信力。賬款數據雖小,卻隱藏著大危害,其殺傷力不容小覷。(中國臺灣網網友:田小典)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