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植樹節,江蘇省林科院研究員黃利斌總會想起沭陽縣一個村莊村口的風景——那是幾年前夏季的一天,村口七八棵參天大樹圍成一圈,盡管驕陽似火,但大樹底下濃蔭匝地,幾位老人正悠閑地喝茶聊天。“可惜,這樣的風景在農村已經很難看到了。”黃利斌11日告訴記者,這幾年不少地方撤并了很多村莊。這些自然散落的村莊里原先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樹木,但是,房子拆掉后,樹也砍光了。(3月12日《新華日報》)
推進城鎮化,是今后乃至很長一段時期的重點工作。推進城鎮化的進程中,勢必就會牽涉一個最大的問題——村莊合并,或者是騰挪土地。因為一部分群眾要搬進新村居住,一部分群眾要搬進社區居住,老村子就需要拆除。但是,在拆除的過程中,我們要對老莊子里的樹木盡可能的保留,還請“刀下留樹”。
我們這代人,對樹的記憶是現在很多孩子難以理解的。眼下,我們的綠化搞得也確實很好,處處是花艷枝繁的美景。可是仔細看一看,這些樹木卻少了原始的生態之美,都是些觀賞樹種不說,有多少參天大樹?要么是新栽植的幼苗,要么是大樹移植后的奄奄一息。
我們對村莊的記憶,就是樹種繁多的記憶。任何村子里,都有很多鄉村樹種:苦楝、洋槐、榆錢、柳樹、梧桐,很多樹種不僅僅可以納涼、觀賞,還是我們的美味,槐花飄香、榆錢青青。當然,還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樹木。這些村莊里的樹木,有的是栽植的,有的則是自然生長的。我們常常聽到爸爸媽媽告訴我們的是:這棵樹是你太爺爺栽植的,這棵樹是你的太太爺爺栽植的。有的樹木都已經不知道是誰栽植的了,因為年代太久遠了。這樣的樹木才是最為寶貴的財富。
當然,一個時代的發展,是需要在倒下中站起的。新時代需要一個美麗的城鎮化,來實現城鄉一體。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多些對大自然的敬畏。我們在拆除村莊的時候,需要對這些珍貴的樹種進行保留。無論將來這些被騰出的土地干什么用,都請先保留這些樹木。如果是用于小城鎮建設,其實很簡單,我們在規劃設計建造布局的時候,完全可以依據這些樹木的位置,合理安排,巧妙利用。建設和保護樹木應該不矛盾。對于因為規劃需要確實不能保留的樹木,也可以移植到需要的地方。
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思索這樣一個問題:看看我們的身邊,還有多少樹木是幾十年以上、幾百年以上的樹木。這樣的樹木已經淡出了我們的視線,這樣的樹木也只能在深山老林里才能找得到了。
筆者去過普陀山附近的幾個村莊,到了那里真是讓人驚訝。因為那個地方路邊的樹木都是百年以上的老樹,粗壯的樹身,斑駁的枝椏,透著原始的味道,成為現代社會里的一道風景。眼下霧霾重重,民眾對生態的要求越來越強烈了,樹木就是最好的凈化器。
我們不能一邊流著汗水去栽樹,還一邊流著汗水去砍樹。推進城鄉一體的時候,還請刀下留樹!(中國臺灣網網友:郭元鵬)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