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報道,2013年12月下旬,沃爾瑪濟南泉城路超市銷售的德州福聚德五香驢肉牛肉被檢測出狐貍肉,引發廣泛關注。爆料人王先生自掏腰包花了1000多元送檢,又及時將情況通報給當地媒體,揭露了廠家的丑行。(齊魯網1月7日)
食品安全事關千家萬戶、百姓健康,近些年,屢有相關報道擊中公眾脆弱的神經,總會成為新聞熱點、引發輿論關注。在食品安全問題上,“沒有人處在一座孤島,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要捍衛食品安全,其實每個公民都有責任與義務。因此,對于假冒偽劣食品,每個公民都有責任舉報,以形成全社會人人喊打的局面,讓劣質食品無處藏身。
但遺憾的是,近年來國內歷次重大食品問題,從蘇丹紅到三聚氰氨,幾乎都是受害百姓反映,媒體率先揭露,媒體始終沖在揭露食品安全問題的前線。包括此次王先生揭露的“狐貍肉”,逃過各種監管,堂而皇之在市面上銷售,都一定程度上照出了食品安全方面的監管尷尬。
不能說監管部門毫無作為,媒體之前曝光的問題絕大多數都被“從嚴從重”處理,從中央到地方,經費投入不可謂不多,下的力氣不可謂不大。但在相關監管部門喊出“嚴打狠抓”承諾的同時,為何仍能屢見食品安全問題見諸媒體報道,相關監管部門有必要好好“照照鏡子,正正衣冠”。
舉報食品安全問題,聲討偽劣食品制販者,絕不只是少數公民或媒體的權利與責任,更該是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責任與義務。對于相關政府職能部門而言,必須堅決落實《食品安全法》,加大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查處和懲處力度,讓不法商家受到嚴懲;同時,需要啟動對監管部門的問責機制,讓懶政貪腐官員丟掉烏紗。
王先生的努力只能為食品安全的漏洞打上一塊小小的補丁,然而,在這點小補丁面前,相關監管部門也應感受到無言的鞭策。也許,一些藏匿于居民社區、背街背巷的食品生產小作坊的確難于監管,監管部門的人手確實捉襟見肘,但“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的食品安全問題關系到人民群眾最基本的利益,再難管也得管,而且必須用心管好。食品安全的監管,必須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堅決杜絕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不能坐視問題食品坑害了百姓后,才亡羊補牢。
另一方面,民間力量也是保障食品安全一股不可或缺的能量,如果市民都能提高警惕,對問題食品人人喊打,假冒偽劣的食品藥品自然會失去市場,這也是當下比較流行的社會問題公共治理。總之,無論是監管部門還是普通百姓,都應主動扛起各自的責任和義務,共同樹起一道捍衛食品安全的防線,讓食品安全隱患就休想有藏身之處。(中國臺灣網網友:喬雨田)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