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潘云鶴近日表示,依據章程,工程院不會主動撤銷“煙草院士”謝劍平的資格。在本報記者追問下,潘云鶴表示,工程院正在對謝劍平做勸退工作,但對方不接受。(3月12日《京華時報》)
在中國,院士頭銜象征著極高的學術成就和榮譽,代表著國家學術科學的尖端水平,晉升為院士,不僅是國家對其科研成就的肯定,也是對其科學精神的加冕。所以,對于院士的甄選,往往須經過嚴格的程序和限制,并接受專業和輿論的監督,以防魚目混珠和鉆空子。
當時煙草院士謝劍平所謂的“降焦減害”論,在學界引發巨大爭議,被批為“偽科學”、“誤導公眾”。尤其是謝劍平后來憑此躋身院士行列,更是受到學界和公眾的普遍抵制和聲討。
科學從來容不得半點的弄虛作假,既然學界對煙草院士的爭議不絕于耳,那么,為保公平起見,重新評估謝建平的研究價值、復議其院士資格就極為必要。然而,工程院卻選擇單方面勸退謝劍平,未免有些“書呆子氣”。須知謝劍平已經取得院士資格,此時讓他主動請辭,無異于“自扇耳光”,試問誰能愿意?
所以,為應對學界和公眾對煙草院士的質疑,工程院采取勸退策略最好淺嘗輒止,這種權宜之計只會事倍功半。倒不如及早啟動復議程序,組織專業人士對其學術課題、學術觀點重新界定和評估,給公眾和謝劍平一份權威答復,如此方能平復學界和公眾的不滿,也可讓謝劍平心服口服。
其實,謝劍平當選院士以及后來工程院的應對處置等一系列過程,暴露出當下院士任免等學術管理層面的巨大疏漏。首先,謝建平當選院士后引發巨大爭議說明,當前學術管理制度對院士的選拔和資格審查缺乏足夠科學嚴密的程序及標準,如果事先組織專業人士進行嚴格審查,廣泛征集和聽取專業意見,可能煙草院士早就被拒之門外,何以引發后來的爭議和勸退?
其次,據工程院說“正在對謝劍平做勸退工作,但對方不接受”,似乎是謝劍平腆著臉賴在工程院不挪地,而工程院對此卻束手無策,反映出工程院工作的疲軟和不作為。如果缺乏一套排除濫竽充數者、弄虛作假者的淘汰制度,那么,影響的不僅是院士群體的聲譽,更可能拉低國家的整體學術水平。
總之,是否取消煙草院士的資格,不能僅僅為平復社會各界的不滿情緒而非程序性地進行勸退,必須依賴專業人士的審查和評估給出有說服力的證明,這才符合科學精神。另外,針對學術管理的制度漏洞,應該努力設計出一套嚴格的審查和淘汰制度,既要保證提拔杰出的科研人才,還要能夠過濾掉不合格者。 (中國臺灣網網友 余燕明)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