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發布的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其中,“家庭農場”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成為現代農業鼓勵發展的方向,國家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補貼、獎勵補助、培訓資源等都要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傾斜。(2月16日 中國日報網)
建國以來,我國對于農業的發展與鉆研從沒有間斷過,農業生產組織形式選擇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這農業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家庭農場”這個理念從中央的的一號文件中出現了,對于我國過去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來說是一個較大的改變。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讓我國的農場生產力獲得了解放與發展,但是隨著人口增多與青壯年入城打工等情況的出現,使得我國的大量農耕用地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只能交由老人來進行打理。
眾所周知,由于農民的科學理念知識與技術相對有限、信息采集能力有限,這也就導致了農民在降低風險上能力的不足。過往的土地經營模式對于如今的世界形式來說并不是很合理,在國際市場上很難形成影響力,而善于理解并領悟新鮮事物的年輕人卻又紛紛跑進城里打工,也致使了農村農業的發展受到阻礙,大量的耕地由于無人種植而荒廢。任由這種情況繼續發展下去,對于我國的農業來說將會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
如今的傳統農業成產模式中已經缺少了勞動力,制約了農業的發展。通過國外一些發達國家較于這方面的檢驗來看,農業進一步的發展離不開規;、專業化、機械化的科學化道路。國外的家庭農場是由家庭成員來充當主要勞動力,勞動的范圍則是對于農業過墨畫、集約化、商品化的一條龍經營模式,這在我國的農業發展中絕對是一個新鮮東西,不過在世界發達國家中已經成為了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的一個較為完善的基本模式。
“家庭農場”的經營形式實在保留了傳統農業中家庭優勢的基礎上,加入了現代化農業這個助力來實現的,這無疑給了我國在農業發展上指明了一個新的道路,即便年輕人進入城市打工也不會對農業生產造成什么影響。為了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目標,農村的發展是重中之重,農村的農業發展不起來也就無法做到真正的 “全面建成”了。從這次的中央一號文件對于家庭農場的支持與鼓勵中可以看出,一條嶄新的農業改革道路即將被提上正軌,農業的發展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的話,對于農村進入全面小康的日程將會提前,人民美好富足的生活也會更快的到來。(中國臺灣網網友 張士鑫)
。ū疚臑榫W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