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合肥市老年公寓前后有4撥愛心人士來給老人們獻愛心。重陽前后,獻愛心活動突然井噴了,這家養老院有位老人甚至一天被志愿者們洗了7次腳。“狂轟濫炸”式的獻愛心活動,給養老院的老人們帶來了“甜蜜的負擔”,他們認為愛心活動太集中了,要是能夠勻一下,平時也有愛心活動就好了。(10月24日 人民網)
凡是過猶不及,奉獻愛心也同樣如此,盡管我們非常歡迎社會各界關心和幫助老人,但一天之內一家老年公寓就迎來4批愛心人士,一位老人一天之內就被洗7次腳,還是會令老人遭遇“愛的煩惱”。愛心扎堆的到來,打破了他們原本平靜的生活,愛心過后更留下無限的心理落差。事實上,已經有老人對此產生了厭倦情緒。
其實,合肥老年公寓老人的遭遇并非孤例。近年來,節假日扎堆獻愛心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比如去年五一,佛山福利院等地老人們一天要接待四五撥志愿者,反復聊天,反復被推出曬太陽,令老人們不堪其擾,有的養老院干脆節日期間閉門謝客。再如,每到年底,各類關心孤兒的社會人員就扎堆涌向兒童福利院,過多造訪令部分孤兒不適等等。
奉獻愛心本來應該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道德漸趨貧瘠的當下,愛心的扎堆某種程度上說明,整個社會向善的心仍在凝聚,獻愛心依然是我們生活的主流。但是,當獻愛心演變成了一種“甜蜜的負擔”,就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節日扎堆獻愛心,折射出時下的一些公益慈善行為過于主觀和盲目。
應該看到,無論是幫助他人,還是被他人幫助,其地位都應是平等的。獻愛心者不能因為自己付出了,就理所當然擁有道德優越感,從而苛求對方全盤接受,不顧受助者的個人感受。甚至,為了完成所謂的社會實踐活動內容,或是為自己的企業打免費廣告,使得受助者絲毫感受不到真摯的關心,卻更像是一種道具在任人擺布。
別再讓獻愛心演變成“甜蜜的負擔”,消耗掉慈善的激情和人們對慈善的信心,而這,亟需要加以理性引導和規范。一方面,多一些常態式的關懷,畢竟,走馬觀花式的關懷比不上平日里一個問候、一個關懷來得親切;另一方面,需要轉變觀念,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別人身上,而應多根據對方需要有的放矢。(中國臺灣網網友 禹海君)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