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北京大學發布聲明稱,鄒恒甫在電話及電子郵件中,均未舉出任何有助于調查組進一步開展工作的具體證據。同一天,鄒恒甫也在微博上承認,自己籠統地寫北大院長系主任教授在夢桃源淫亂,是太夸大了,自己是指了解到的少數院長、副院長、教授。
爾后,在記者采訪中,“鄒恒甫承認北大教授奸淫服務員這個話題確實能吸引眼球,這是我說話的策略,我說話向來是喜歡夸大,這是我的一貫風格。”(8月31日《新京報》)
那種夸大其辭式的曝光,吸引了輿論的關注,也如了鄒恒甫想把事鬧大的意愿。在輿論的壓力之下,北大去調查了,不得不積極回應鄒恒甫的報料。只是,那種不屬實、不負責任的曝光,不但損害了北大的聲譽,還傷害到了其他無辜的人。正如白巖松所言,女服務員的清白比北大的聲譽更重要。而且,作為一名知識分子,挾北大之名而大放厥詞,讓人難以看到一個嚴謹的態度,這對鄒恒甫自身何嘗不是一種自貶身價呢。
眼下,有一種浮躁的心態,那就是當事人總想把事情鬧大,鬧到有媒體關注,并借著輿論的力量來左右問題的解決。就如有人為了解決自己的家庭矛盾和財產糾紛,不惜用紅漆來抹已故家人的墓碑,把個人的事情演變成社會問題。那種行為是為世人所不恥的。以我看,除了道德上的譴責,不能再任由那種夸大式的“曝光”我行我束了。
引導公民走司法途徑解決訴求。公民表達個人訴求的方式有很多,不是只有制造輿論事件才能解決問題。希望有更多的問題能夠通過司法途徑來解決,而不要讓人依靠夸大問題來處理糾紛矛盾。當然,在不曝光,媒體沒有關注的情況下,如何主張公民的合法合理訴求?司法部門也該三思。
不該讓惡意夸大者得利。正所謂“秀才遇到無賴,有理也說不清。”有些地方為了息事寧人,對耍無賴式的報料百般遷就,給予種種好處。如此一來,只會縱容更多的人學著鬧。對于“醫鬧”之類的無賴做法要打擊,也刻意歪曲事實的“曝光”也不要輕易放過,也該依法懲戒之。惡意夸大的曝光與謠言無異。
另外,還請媒體報道時三思而后行,不要入了人家的套,更不要為了所謂的噱頭、賣點故意在某些事件上添油加醋,少些功利,多一些理性客觀。
無論是對個人說話,還是媒體曝光,“夸大”都不是一種好風格。(中國臺灣網網友:曾穎)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