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婚禮,一般來說,都是客人給新人送上紅包禮金。但你聽說過,參加婚禮還有錢拿的嗎?在寧波鄞州,上星期就發生了這樣一樁“美事”。當地一位網友爆料,在一場農村婚禮上,來喝喜酒的人不但不用給紅包,每人還收了一萬元,連幫忙的都有份,最多的一戶人家當時有12個人去喝酒,一下就拿了12萬。(3月20日錢江晚報)
發錢的并非新郎家,而是他的一位表哥。據說主意是新郎爸爸出的,平心而論,這個創意不咋的。之所以能操作起來,是因為策劃者點準了老板外甥的“命門”——通過婚禮“插播廣告”的夸富式炫耀,博得社會艷羨提升知名度與美譽度,從而獲得更多的自尊和滿足感。盡管發錢者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值得肯定,但此舉就是一則“炫富廣告”。
發錢者并非一夜暴富,年輕時還欠過債,打拼到今日實屬不易,而敢于露富說明錢的來路正當合法。但是,如此派發大紅包會引發一系列的負面效應,可能是他始料不及的。婚禮上來得早的客人拿到了紅包,遲到一步的拿不到,心里不免懊惱;遠房的親戚拿到的,近親反而拿不到,可能背后會有微詞。表弟結婚“插播”一回廣告,其他的小親戚呢?這回結婚發了,下回有親戚生孩子,老人過生日還發不發?發大紅包的直接后果是,幾家歡喜幾家惱,效果并非發錢者想的那么好。搞得不好,還會惹惱了親戚,搞得一地雞毛。再說了,發錢的標準就是參加婚禮腿長的人,而非需要資助的人。這樣一來,拿到錢的人就像摸到大獎,“贏的強盜輸給賊”,會三下五除二花費掉,發錢者連人情都落不到。
在炫富中快樂也是一種恥辱,何況這樣的炫富收獲的不一定是快樂,也許是更大的煩惱。“婚禮大紅包”折射出先富起來的人財富文化、消費文化的匱乏。說白了,炫富的潛臺詞就是“斗富”,通過粗淺的包裝將有錢人抬高到足以俯視他人,難以休止的金錢競賽使他們很享受羨慕嫉妒恨,并在潛移默化中延伸和擴展它的“毒副作用”,助長奢侈之風,造成財富浪費。遺憾的是,發錢者的慈善口碑深得人心,每年都給附近的敬老院捐錢,一次十幾萬,村民津津樂道,為何對不分對象派發紅包樂此不疲?看來還是炫富的心魔在作祟。有錢人怎么花錢是他自己的事,但如何引導富人的財富觀和價值觀,使更多的財富用在扶貧幫困、救危濟貧上,是基層文化建設不可忽視的一道考題。(中國臺灣網網友 梁江濤)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