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斤雞蛋等于三斤大蔥,今年,一斤大蔥等于兩斤雞蛋。“天價大蔥”牽動著消費者的神經,不少市民抱怨“十多塊錢就買兩棵蔥”。而記者了解到,當前大蔥的高價是氣候、種植規模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隨著氣候的轉暖和種植規模的擴大,“天價大蔥”不會困擾市民太長時間。(3月14日《北京晨報》)
“十塊錢兩棵大蔥”在物價飛漲的今天也著實讓消費者咋舌,那么在市場背后到底隱藏著什么玄機,或者說在“天價大蔥”背后到底幾家歡樂幾家愁?從去年開始,對各類農產品的炒作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等已然成為在公眾戲謔中物價飛漲的代名詞,人們在戲謔的過程中充滿了自嘲和娛樂精神,其實這乃是對物價飛漲的自我嘲弄罷了。今天,“天價大蔥”的橫空出世無疑又增添了這個“娛樂家族”的成員。
按照市場價值規律的作用,一種商品物價的上漲一般無外乎兩個原因,一種原因是供給量的減少,一種是消費量的劇增。而對于大蔥而言是生活的必需品,猶如食鹽一樣,在消費市場是缺乏彈性的商品。即價格降低不會造成需求量的極度上升,同樣,價格的上升也不會帶來消費量的驟減。所以,從目前的情況看,造成“天價大蔥”的狀況原因就是供給量的減少,而這其中也摻雜著不乏商販從中炒作的嫌疑,加上天氣和種植面值的減少造成了暫時“天價”的格局。
而在這個格局背后,黯然神傷的除了消費者本身要面對這樣的“天價”外,在消費支出上要重重增加一筆。對于種植戶來說也遠非好事情。俗話說,“谷賤傷農”,即農作物價格下降會直接上好農戶的利益。而農作物價格的暫時上漲卻也不能直接給農戶帶來利益上的增加,因為在大蔥的收購環節種植戶還沒有得到過較高的價格,而短暫的價格上升會給農戶一個錯誤的信息,即種植大蔥是有利可圖的,于是,眾多農戶蜂擁而上。其結果,必然是隨著大蔥種植的增加導致其價格的下降,而傷害到自身的利益。
由此可見,在“天價大蔥”背后,讓人黯然神傷的不僅僅是消費者本身,還包括著廣大種植戶的利益。因為市場經濟具有自發性的特征,如果沒有政府在破除信息不對稱過程中的積極作用,任憑種植戶進行自我調整的話,只能像汪洋中的一條一條的船只一樣,隨波逐流。
所以,對于“天價大蔥”,政府部門尤其是價格部門要出臺必要的措施進行干預,一方面進行價格公示,一方面知道消費者理性消費。其次,地方政府在規劃和保護種植大蔥農戶的利益上也應該積極行動起來,為了杜絕出現“谷賤傷農”的事件出現要及時出臺措施,及時和及早進行干預,保證農戶的基本利益不受損害并對其進行必要的種植指導,引導其合理種植、理性種植。(中國臺灣網網友:王傳言)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