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寧津縣自去年5月底針對政府人員刮起的治庸風暴,當地紀委部門在全縣輪選人際關系簡單、對工作充滿激情的外地剛畢業大學生,配備暗訪儀,在全縣各機關、鄉鎮暗訪。至今,查處64名工作人員,其中辭退2人、撤職1人、調離工作崗位1人、待崗培訓9人。(中國廣播網5月4日)
為何暗訪“隊伍”中只要剛畢業大學生?按照寧津縣監察局副局長鄭國旗說,選擇他們的一個目的就是“單純”。“從工作上講,就是態度認真,不會敷衍、搪塞;從生活上來講,都是外地的,家庭關系不在寧津,沒有復雜的人際網絡。”表面上看,這話是對大學生的肯定,也是目前地方政府可以找到的“治庸”的最好辦法。而且,依靠“單純”大學生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單純”大學生載起治庸厚望,固然是件好事,但轉念一想,又讓人感到悲哀,因為治庸的成果不是出自監管部門有效的監管,不是民眾對公務員行為舉止的監督,更不是由于公務員本身良好道德的自我約束力,而是依靠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生,依靠他們膚淺的社會閱歷,依靠他們不算深厚的人脈關系,依靠他們那張稚氣未脫、不為大部分公務員所熟悉的臉。換言之,如果沒有這些面向單純、思想“膚淺”的大學生,治庸工作就有可能陷入僵局,只會成為一陣風,過了就過了,能刮掉多少灰塵就算多少。
看來這些被處理的公務員挺“冤枉”,早知道臉熟有好處的話,早點同這些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生打好關系不就行了。當然,當地也考慮到這個問題,為此紀委監察部門每三個月還會對這些人進行輪換,“如果待得時間長,對于很多部門來說就是臉太熟了,對于暗訪不利,如今已經換了三批。”問題是,即便這些大學生動不動“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也并非意味著就能把所有上班期間干其他事的人給揪出來。比如,如果幾個單位的公務員形成攻守同盟,把這些“單純”的面貌拍下來私下流傳,不就都熟悉了?再者,多碰到幾次的話,人們也能記住那張臉,形成條件反射。
問題不能總是拋給“單純”大學生,因為那張臉不可能永遠“單純”下去。特別是官場,人與人之間很容易熟識,形成各自的人際關系網絡。于此相映成趣的,則是以后的官場“單純”大學生只會越來越少,因為有政策規定以后公務員系統不再招收應屆畢業生。這就堵住了“單純”的臉面,如此一來,暗訪豈不是進行不下去了?從根本上來說,所謂的治庸風暴本身也只是權力部門內部的自查自糾,不管在初期起到多大作用,都不可能成為長久之計,因為不能突破“自查自糾”的枷鎖,意味著監管不會起到實質作用。
這樣看來,所謂的依靠“單純”大學生暗訪的治庸風暴,不可能會按照一些人的愿望長久下去。更加說明,不觸及根本的治庸風暴只能成為一場暴風雨,對一些公務員來說“風雨過后彩虹依舊”。“單純”大學生在時刻發生蛻變,由單純的學生變為“思想深刻”的社會人、公務員。所以,依靠“單純”治庸至多算凈化公務員隊伍的一個小插曲。如果將其上升為主旋律,那是多么可悲。(中國臺灣網網友:戈海 )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