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第六次兩岸兩會領導人會談在臺北登場,大陸海協會會長陳云林所到之處,只有零星人員抗議,島內最大的反對黨民進黨卻沒有組織大規模的抗爭,對這次兩會商談更多的是平靜對待。民進黨意識到臺灣的主流民意對兩岸交流的關切與支持。臺當局“陸委會”最新民調顯示,島內超過七成的民眾支持兩會通過制度性協商來解決兩岸問題。難道民進黨真的華麗轉變積極應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這一大政方針?這倒真的讓人重新審視民進黨了。
一、兩岸大交流已是大勢所趨。民進黨這次對第六次“陳江會” 的表現如此平靜,與前幾次對待“陳江會”的表現形成了鮮明對比和大的反差。對前幾次的“陳江會”,民進黨組織人員舉行大規模的反對和抗議,而這次卻變得靜悄悄,這說明了什么?是民進黨改弦易轍,認識到“臺獨”、“封閉路線”的不可行,還是民進黨對當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策大徹大悟?對于這一點很難作出肯定的評判。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民進黨對當前兩岸大交流的局面已有正確的認識,認為這是一種大勢所趨,誰也無法阻擋。這次“陳江會”,民進黨變得靜悄悄,也是對民眾對兩岸大交流意愿的順應,而不再像以前那樣反其道而行之,要不民進黨還會組織大規模為反對而反對的游行和抗議。民進黨對兩岸大交流的“認同”,說明民進黨在慢慢地轉變,它的轉變是順應民意的轉變,是不得不的轉變,是被動的轉變,是一種被歷史潮流所驅使的轉變。我們在看到民進黨華麗轉變的同時,也要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要進一步看清其轉變背后的圖謀和策略,一定要對民進黨的選舉文化作一個全面的考量。為了2012年的“大選”,民進黨緊跟民意作一個華麗轉變也未曾不可,也是一種適時的表現和手段。因此,我們要全面地歷史地辯證地來看民進黨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