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李安的120幀為電影表達提供新思路
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11月6日在北京舉辦了首場120、3D、4K電影看片會,有幸先睹為快,看到了國內第一場嚴苛放映條件下的新片。
該片技術層面的最大突破首先來自于120幀、4K、3D。其中的每一個技術細節實現起來都有具體的難度,而將它們合為一體全部呈現自然是難上加難。影片總體的觀看感受就是流暢,明亮,細膩。最大技術賣點之一的120幀畫面給予觀眾極其流暢的視覺體驗,5倍于原始放映條件的刷新率使得整個觀影過程不再有拖曳閃爍的感覺,給人很強的視覺震撼。而4K的加持使得這兩個技術完美地互相協助。目前唯一的遺憾是放映廳的銀幕面積還不夠大,僅僅讓觀眾看到了一個清晰明亮,但是面積有限的畫面,這樣并未將影片的技術優勢發揮到極致。
3D的運用這些年日臻成熟,該片在3D的運用上并沒有卓然的突破,甚至有些保守,但更大的好處是并不會給觀眾帶來更多的觀影負擔。3D電影除了傳統電影的技術控制技巧外,還需要對匯聚點進行調整,也就是調整觀看影像的立體感和空間分布!侗壤ち侄鞯闹袌鰬鹗隆吩3D視覺設計上讓人感到很舒服,個別鏡頭有類似《雨果》的設計感,比如與商人談判的畫面中,商人的形象是變形并突出于畫面的。選擇有限范圍內的突破還是為了更好地照顧觀眾的觀影感受,3D電影需要觀眾不斷調整眼睛的聚焦,如果語法設計不得當,會有生理上很糟糕的體驗。舉例來說,《一步之遙》基本上是2D的思路和混亂的3D效果,看起來異常不適。另外一個典范是2D轉3D的《諜影重重5》,觀眾應該記憶猶新,那是一種想吐的感覺!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一直未多宣傳而又在視覺效果上有很大提高的是一套非常優秀的激光放映設備,6日的首映用的是全新的分色眼鏡,鏡片異常干凈。分色法比偏振眼鏡能更有效地保留屏幕亮度。簡單來說,大家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種非常高級的紅藍3D眼鏡,這種技術讓可見光光譜平均分配到兩只眼睛,利用放映機交替和鏡片鍍膜同步,呈現不同的雙眼視覺,并合并為真實的3D透視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更先進的硬件平臺及算法帶來的更高的寬容度表現:在觀看影像的同一場景畫面里,既有刺目而保留層次的亮白,也有暗部的各種細節表現。
120幀無論對于拍攝還是后期制作以及最終的放映都是無盡的挑戰。據悉目前全球只有五家影院可以播放這種技術標準的畫面,影片也因為遠超技術參數而不符合好萊塢制定的 DCI(Digital CinemaInitiatives)標準。而李安導演執意而為之的120幀,為電影語言的表達提供了一種經過實踐佐證的新思路。
無論是120幀、4K還是3D,我認為李安的思路首先不是為了挑戰技術本身,這些嘆為觀止的技術合體后實質指向一個終極目標——人眼所見的感受——流暢穩定沒有閃爍、清晰明亮、有立體知覺。
影片沒有公映,我就不在劇情結構上展開過多筆墨。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故事架構本身也有深厚的技巧和功力,在事實真實和心理真實之間進行了一番細膩、立體、循序漸進的討論,帶有李安東西方文化交融后特有的氣質。
唯一的遺憾是頂級的技術和優秀的故事之間沒有找到更多的契合點。技術特質本身還可以有更多待挖掘的領域使得其更充分地發揮。不過可以想象的是,目前的技術水平想要把大量120幀、4K畫面進行復雜的后期特效幾乎還不可能,所以相較《阿凡達》掀起的3D熱潮相比,我認為當下的技術儲備還不足以在近期廣泛地普及120幀、4K、3D電影——無論拍攝、制作還是放映,都有太多亟待解決的困難。
真實電影應當是繼默片變有聲、黑白變彩色2D變3D等眾多技術變革中的新的篇章,是電影工業頂尖技術的綜合運用。相信我們會在不遠的將來坐在電影院里看到如白天一般刺目的驕陽和樹蔭下瘋狂奔跑的小孩被立體地呈現在同一塊銀幕上。《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是這場變革的先鋒和躬身實踐者,是電影工業發展史上值得尊敬的一部作品。
宋澤毅(轉載自公眾號“大路朝天”)
[責任編輯: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