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對于電影的渴求永遠難以滿足,電影很大程度上承載著對創作者想象力極限的考驗。漫威系列是最成功的超級英雄電影,在享受商業利益與名聲榮譽的同時,也承擔著巨大的創新壓力。《蟻人》可以視為這種壓力之下推出的新品。
和蜘蛛俠、鋼鐵俠、美國隊長等超級英雄一樣,蟻人也擁有一副鎧甲。鎧甲作為一個標志性的符號,當它被穿戴整齊,就會給觀眾一個強烈的“明示”:角色超能力要發揮了,眼睛要緊盯銀幕了……這種屢試不爽的模式,成為漫威乃至整個好萊塢超級英雄片不敢推翻、也無法超越的定式。
對于《蟻人》的失望,來自于對其創新能力不足的不滿。在披上制服之后,蟻人真的變成了螞蟻大小,在作戰的時刻,又能瞬間變成真人大小。和漫威同門快銀不一樣,快銀的隱身與瞬間移動,起碼在邏輯上是通的,但蟻人肢體的大小轉變,看上去就勉強多了。況且,對于中國觀眾而言,打小就熟知孫悟空變身小蟲子鉆進鐵扇公主肚子的故事,蟻人的創意,就不那么新鮮了。
和綠巨人內心的痛苦,美國隊長的責任意識,鋼鐵俠的瀟灑倜儻相比,蟻人身上的個性符號要弱很多,編劇似乎沒有足夠時間和耐心,往蟻人身上關注更多的情感,于是乎選取了老套的父女親情來為故事作情節轉換間的潤滑。但說真的,好萊塢模式里的父女感情的確被用濫了,千篇一律,編劇似乎連改動一下的愿望也沒有。即便如此,《蟻人》的文戲部分,能讓人留下點印象的,居然還是父女情感。
在特效場面上,《蟻人》不算糟糕,但也沒有超越,恰恰和這部電影的整體質量一樣,在6分到7分之間,看的時候覺得有點意思,看完了覺得也不過如此。最后的一場大決戰,發生于女兒房間的玩具火車上,這個有點兒趣味。大戰結束之后,蟻人不斷縮小的連續畫面,有哲學意味,但在這點上,《超體》要比《蟻人》玩得更好。(韓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