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懼風暴》描述了多場形態不一的龍卷風現象,并通過偽紀錄片的藝術形式以及雜糅其中的親情故事,包裝出了災難場面的身臨其境感。
今年七月份時的超強臺風“威馬遜”,曾帶給海南、廣東廣西超過250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同時也造成了十多人的傷亡或失蹤,可見大自然災難的不容小覷性。而好萊塢電影也常會借助于CG技術,在銀幕上如真似幻的描繪一場場的自然災難,如描寫火山爆發的《活火熔城》,還有世界末日各災難大集結的《2012》,而由《阿凡達》幕后視覺特效總監史蒂文·奎里執導的這部《不懼風暴》,便是以超級龍卷風為包裝的親情題材偽紀錄片。
龍卷風是一種由水蒸氣變化劇烈而產生的漩渦的現象,雖然其持續時間一般是在幾分鐘到幾十分鐘之間,但破壞力往往很強大,所經過之處可能會帶來摧毀建筑等災難。1996年時由揚·德·邦特執導的《龍卷風》便通過一對中年男女從試圖離婚到和好如初的過程,帶出了龍卷風瞬時的破壞。而《不懼風暴》描述了多場形態不一的龍卷風現象,既有比較常見的單獨的龍卷風,也有同時出現的三條龍卷風肆虐而過,甚至還有伴隨著火災的火龍卷風,融合了數條龍卷風的超級龍卷風等……并通過偽紀錄片的藝術形式以及雜糅其中的親情故事,包裝出了災難場面的身臨其境感。
較之一般的劇情片,紀錄片更能帶給觀眾一種“真實”感,于是一些驚悚片、災難片等,都大大借鑒了紀錄片的美學模式,如《鬼影實錄》、《洛杉磯之戰》等都通過偽紀錄片的方式提升震撼的觀影體驗。
影片《不懼風暴》中的線索之一,是帶有專業設備、專門拍攝龍卷風現象的專業團隊“追風者”,為便于日后的研究追逐龍卷風的走向,這使得影片的“記錄”色彩顯得水到渠成。而帶有主觀視角的畫面強化了災難效果,特別是影片中幾起由龍卷風造成的個人傷害事件,如那位一心想要記錄下龍卷風肆虐過程的制片人,為了留下第一手資料而不顧危險來到了風暴的中心。
如果只是單純地對災難場面進行刻畫可能會讓人感到視覺疲勞,影片將親情、人性作為貫穿始終的情感因素,更為張弛有度。最明顯的是兄弟倆與單親爸爸之間的互動,既有青春期的叛逆,但更多是來自于親情的溫暖、關照。不過影片在個體面臨自然災害的情感表達上淺嘗輒止,沒有深入描寫,且幾乎是大團圓的結局折射出這類好萊塢主流商業片的某一面——個人英雄在開始時遭遇挫折(包括家人誤會),但在主人公的努力下不僅問題得到解決,也贏得了家人的接納,甚至是抱得美人歸。(阿木 影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