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獲獎名單公布,格非憑借《隱身衣》再獲中篇小說獎,阿來零票出局。不過,這不是本屆魯獎的最大新聞,在社交媒體上,四川詩人周嘯天獲得該獎的詩歌獎引起了激烈反響,有人認為是魯獎的“丑聞”。
對本屆魯獎的質疑,并不僅限于周嘯天,阿來對魯獎的報告文學獎也表示抗議,稱要在幾天后發表公開回應。本屆魯獎的公開投票,也沒為它贏來公信力,不少網友質疑投票結果的整齊劃一,對一些優秀作家、詩人獲得零票,表示不可思議。
但周嘯天的名字被挖掘出來之后,其他質疑都失去了新聞效應。輿論焦點聚集在他身上,并非對他個人有什么偏見,而是對“憑作品說話”的評獎規則產生懷疑。通過周嘯天獲獎作品《將進茶》開頭“世事總無常,吾人須識趣。空持煩與惱,不如吃茶去”來看,的確難以服眾。“炎黃子孫奔八億,不爭饅頭爭口氣”這樣的句子,更是引起網友的跟風戲仿。
沒人知道周嘯天獲獎是否存在“幕后操作”,但網友將其獲獎稱為“丑聞”并非無中生有。近到被方方批評四處拉關系的柳忠秧,遠到山東作協副主席王兆山,周嘯天的“詩風”很容易讓他與前兩者劃歸同一群體。一旦作品質量難以服眾,就難免讓別人指指點點。
“不敢說自己已經超越唐人,但我拿出自己的詩詞參評中國文學的最高獎之一,是因為我看到了當代詩詞作品中已經有了不輸于唐代詩歌的文采。”周嘯天的這種自我評價,亦是引發網友不滿的原因所在。而網傳王蒙“亦屬絕唱,已屬絕倫”的評價,更是令很多人反感。周嘯天獲魯迅文學獎,并沒有擴大其作品的美譽度,反而殃及獎項的公信力,對于周嘯天和魯獎一定是雙輸。
魯獎主辦方和評委,應知道將詩歌獎頒給周嘯天帶來的風險,明知會有輿論壓力而為之,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魯獎堅持認為周嘯天與魯獎足夠匹配,不懼外界批評;二是魯獎處在某種無奈之中。有網友呼吁對魯獎進行調查,這其實是不太可能實現的事情,除了舞弊的證據很難找到之外,藝術獎項的公平與否,也有其主觀性難以避免的矛盾。
在網絡輿論還不像今天這么發達的時候,周嘯天獲獎,也許不知不覺中就過關了,反正文學獎也沒多少人關心,媒體發一輪通稿便銷聲匿跡了。在社交媒體發達的時代,本來文學獎也沒多少人關注,可一旦有人發現貓膩的可能,文學獎身上應該具備的公平性就會成為話題、被挑剔。人們的普遍心理是,如果魯迅文學獎不能保證其水準,獎項的權威性何在?所以,周嘯天獲獎的新聞被發酵,輿論的指向并非嘲諷周嘯天,而是擔心文化的滑坡。
魯獎評委會現在可能會有點百口莫辯的感覺,但還是應直面質疑,與疑似丑聞切割,盡可能地對批評給出正面回應,比如提供周嘯天有資格獲獎的足夠理由,讓每位投票給周嘯天的評委進行闡釋。如果不回應的話,那么魯獎就徹底和疑似丑聞糾纏在了一起,以后再評選就不會有人相信了。 (韓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