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青年終于可以不寂寞了,因為樸樹發行了新單曲《平凡之路》,這也讓他們在微博及朋友圈揚眉吐氣,一掃神曲《小蘋果》泛濫所帶來的陰霾。毫無疑問,《平凡之路》恰恰就是一首文藝中青年的神曲。
《平凡之路》也是樸樹暌違樂壇10年后,最新推出的創作單曲。他趕上了一個好聲音泛濫的季節,也趕上了一個多元化盛行的時代,所以他這首“平凡”的作品,也因此在這樣一個浮躁的時代,有了一種讓人如沐小清新的感覺。
《平凡之路》其實算不上是多成功的作品,旋律平淡,人聲修飾過度,而歌詞中“徘徊”“大海”“失落”“絕望”這些詞匯的運用,亦讓人想起早年的許巍,以及到現在一直這么干的汪峰。如果說制作方面的問題,比如最后那段突兀的說唱,還有提升空間,歌曲本身則已經定型,就是一首比較平凡的歌曲。
不過,平凡的歌曲卻遭遇了一個不平凡的時代。如果放在10年前,《平凡之路》肯定是樸樹專輯里最不顯眼的作品,聽聽《九月》和《火車開往冬天》這兩首被他首張專輯棄而不用的歌,《平凡之路》很有可能也會遭此待遇。不過,恰恰是因為現在的樂壇大環境,有著太多的洗腦神曲,或者重高音不重感情、重制作不重旋律的作品存在,《平凡之路》里的那些人文特質,因為“對手”的平庸,反而被無限放大。
《平凡之路》從創作上來講,并不是一首消費型的歌曲。只要你熟悉樸樹,就可以發現該曲其實和他早年的舊作有著一脈相承的創作聯系。它足夠誠懇、坦蕩,只不過在創作和制作兩個層次,都沒體現出一個音樂人的進步而已。
至于趨之若鶩的歌迷
對這首歌曲的追捧,不乏從眾心理,但有些細節的簡單和純粹也確實能夠起到共鳴。這首歌曲里的人文與情懷,勾起許多75后和80后如煙的往事。很多人聽《平凡之路》感動得落淚,也許并不是因為歌曲本身的魅力,恰恰是因為他們為自己的青春和理想落淚。當然,《平凡之路》更為成功的還是它與電影、與韓寒的聯姻。電影有遠比音樂更大的消費平臺,韓寒極高的人氣,再加上互聯網的傳播效應,都讓這首歌曲因為多重跨界而獲益。不過,這已經和音樂本身無關。(愛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