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對阿爾及利亞的那次任意球配合,似乎在全世界引發了嘲笑,萊因克爾更是稱之為史上最糟糕任意球配合。然而,我更愿意做相反的理解——那只是一次假摔,穆勒只是在演戲,他欺騙了全世界。
托馬斯·穆勒的任意球“假摔”,或許將比他在本屆世界杯的進球更能令人銘記,就像1970年世界杯,貝利那一次面對門將的虛晃一槍人球分過,比他在那一屆杯賽的進球更為經典。他們都進一步確證了足球在一定程度上,乃是欺騙的藝術。或者說,和藝術一樣,足球需要謊言,需要想象力。
這是又一場屬于托馬斯·穆勒的比賽——盡管他沒有進球——幾乎無所不在無所不能,他既是中鋒,負責禁區內搶點,又是“偽中鋒”——經常回撤拿球,更經常游弋到兩翼拿球突破傳中。勒夫創造了一個全新的角色,一個足球的“托馬斯全旋”——有時是中鋒,有時是邊鋒,有時是前腰,托馬斯·穆勒覆蓋前場每一寸草皮。德國隊該不該放棄正印中鋒而讓托馬斯·穆勒客串,在世界杯之前爭議巨大。而這正是勒夫超越克林斯曼之處:不單一改以往硬橋硬馬直來直去的德式足球傳統打法,以控傳為王,而且還創造了無傳統固定中鋒的“穆勒式”戰術。
我難以茍同媒體對德國隊“丑陋的90分鐘”的評價,至少從下半場開始,德國隊漸入佳境,他們顯然比他們的球迷有耐心得多。我也無法理解那些把德國隊的所謂丑陋打法和托馬斯·穆勒那一次摔倒聯系起來的球評家。
托馬斯·穆勒,這個真真假假的殺手,并不愛假摔,但他卻以一次獨一無二的“假摔”載入史冊。一次偉大的任意球配合進球失敗了,這是不可復制的行為藝術。
越來越嚴謹、規整、刻板的足球,需要想象力的一躍,需要詩的驚鴻一瞥。(張曉舟 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