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國若烹小鮮,廚房里的美食哲學,描摹出一個民族的性格,熏染著一種文化品性
世界杯激戰正酣,甚至上演疑似“咬人事件”。實際上,與球場上的較量相比,國家隊廚房里的較量才堪稱“舌尖上的世界杯”。
先看看葡萄牙隊攜帶了哪些重量級“武器”吧:200公斤干鱈魚、20公斤香腸、10公斤熏豬肘子、48瓶波爾圖酒……隨行廚師勞雷羅解釋說,這是為了避免球員思鄉!德國隊御用廚師施特羅姆貝格更直白:“我的用武之地是在廚房,那里是我在國家隊的位置。”
舌尖上的比拼,讓足尖上的比賽更為精彩。德國4∶1狂勝葡萄牙之后,有媒體聯想到了德國人的“廚房神器”:剪蔥末的蔥花剪,精準割片的面包等分器,可以刨各種絲、條、片、丁,甚至給玉米棒脫粒的多功能器。還有人想到了德國家庭配備的溫度計、量杯、滴管、天平、計時器,以及那句形容德國主婦“根本不是做飯,簡直就是做化學實驗”的話。從德國人對廚具的在意,足見其嚴謹態度,德國如今的“精密足球”大抵就源于此。
“只有人,才懂得進餐的藝術”。廚房的魅力,不僅僅在于制造美食。19世紀法國美食家薩瓦蘭早就指出:“告訴我你吃什么,我就能說出你是什么樣的人。”烹調,更多時候體現的是一種生活態度。近年來,歐美地區逐漸興起“生活在廚房”。從德國的家庭主婦,到英國的優雅紳士,再到美國的超級奶爸,熱衷于動手下廚,通過網絡分享快樂。廚房,不僅是烹飪的場所、美食的策源地,更像家庭的心臟、歡樂的海洋、社交的舞臺。對青年人而言,它是真正“斷奶”的開端;對中年夫婦而言,它是情感溝通的媒介;對孩童而言,它是培養動手能力、歷練生活技能的課堂。
美國暢銷書作家佩格·布萊在她的《我恨廚房》一書中,直言廚房將職業女性變成“爐子的奴隸”。然而,當我們厭煩了世事的紛繁嘈雜,倦怠了急促的城市生活,回回頭就會發現,廚房不恰是一個逃離世俗、沉淀人生的港灣嗎?換換思路就能換一種活法,這正是廚房的秘密。樂享人生,正是要從樂享生活起步,在煙霧環繞中,在汗水灑落中,收獲心靈的休憩、情感的慰藉、身心的放松。化用魯迅在《家庭為中國之基本》中的一句話說就是,“身處斗室之中,神馳宇宙之外”。
烹調食物,何嘗不是在烹調人生?廚房中的五味調和,恰正是人生五味交融的縮影。事實上,再沒有比中國人更會體味“舌尖上的人生”的了。一部《論語》,其中的“食”字出現了幾十次。魚與熊掌不可得兼,治大國若烹小鮮,廚房里的美食哲學,描摹出我們的民族性格,熏染著我們的文化品性。雅致也好,簡約也罷,或者清淡,或者濃郁,無論怎樣的烹調和飲食,只要去細細咀嚼,足能體味其中文化與人生的況味。
雖然輸了比賽,但勞雷羅仍然需要一絲不茍地工作,葡萄牙的世界杯之旅還需更多努力。施特羅姆貝格則已經將他設計的60個大賽食譜匯集出版成書,他覺得球員的營養飲食也是大眾健康所需。當然了,對于中國球迷來說,雖然《舌尖上的中國》攪動了無數外國人的味覺,但再精彩的舌尖中國,怎能替代億萬球迷對足尖的向往?什么時候,海外媒體也能發出這樣的贊嘆:中國人踢球,像這個國家的美食一樣讓人垂涎三尺?!
[責任編輯: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