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霑過世10年,他的親朋好友為了紀念他,建立了一個網站“黃霑書房”,以文字、圖片、影音資料,緩緩道來鬼才的一生,那也就是香港最風流云動的60年——這個人與這座城,交相輝映。
不知怎的,我為之心折,大約是為這平淡里沉默的深情——不開演唱會,不在報章發聲,只用一個小小的網站,寫他的生平——如果有志為他寫傳,從此不用翻陳年故紙堆,這里記錄他愛過的藝人,還讓你知道他愛過哪些書。如果那之前,你只知道他曾與林燕妮有一段情,那么今天,也許你有機會看到他除了浮浪子之外的其他面容。
也大概因為,從黃霑身上,我還能看到中國式老才子的遺韻:往往出身不俗,學歷傲人,少小便以驚才絕艷的姿態出名,卻成就有限。為什么?因為他們愛玩,不肯把有限的時間精力全用在“工作”這么不好玩的事情上。黃霑寫歌靠靈感,作詩靠激情,寫廣告也要妙手偶得,一句“人頭馬一開,好運自然來”,真是大俗大雅的杰作;他也率性,對工作對家庭對女人全如此,一下子發脾氣,一下子又嬉皮笑臉求愛;他財似云來又散財如水,他今朝有酒便今朝醉,明日欠債了,怎么辦?沒關系,找錢就是……
這個“他”,可能是“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的柳永,也可能是“半醉半醒日復日”的唐伯虎,當然,也是黃霑,抑或與他同時代的蔡瀾、倪匡。而這樣的才子作風,在今時今世,已經不受歡迎了。
寫作前所未有的卑賤,音樂式微。靠吟風弄月生存,不是不可以,只是好心人會建議你去街道拿低保,找一份穩定工作。不負責任的瀟灑,不再被全社會原諒,目下的標準是:渣就是渣,誰管你有才沒才!成熟干練才是好男人面貌,最代表主流思想的電視劇里,已經多年不曾出現詩人、畫家等才子當作被愛戀的男一號了——二三號有沒有?我只能說:我看劇有限……
有時候我也嫌棄他們過分的賣弄,連西式才子董橋,我也未免覺得他活得太津津有味。但沒有才子的時代,何其寂寞。人人都規規矩矩,銳意進取,不悶嗎?
而能像黃霑那樣,縱情地活一生,哪怕這一生只有六十春秋,其實是值得的。(葉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