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公碗在港劇中很常見。
香港是一塊“妙地”,它與內地同根同源、文化相融,卻有更為寬松的制作環境和豐富的行業運作經驗。在內地影視產業基本為零時,港劇毫不費力地成為過去一二十年人們茶余飯后的消遣。那時候的港劇帶給我們無盡的新鮮感:警匪臥底、家長里短、宮廷爭斗、江湖武俠,還有各行業的專業類型劇,幾乎部部精品。
這么多年過來,香港的影視制作早已有了自己一套完備的路子。就以TVB(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為例,從明星培養、編劇寫作,到拍攝剪輯、宣傳發行,全由這一家公司解決。TVB已經成長為一個具有完善內循環系統的龐然大物,歷經幾十年風雨,無堅不摧、屹立不倒,代表并被代表著香港影視。
然而就像無論多么完善的體制久而久之就會腐朽一樣,“龐然大物”體內的血液也流動得越來越遲緩了。現下,很多港劇迷都不得不嘆一句,港劇式微矣。TVB近年的劇集連香港本地觀眾都不愿再忍受,被指題材缺乏新意、制作粗糙潦草、演員后繼無力,鬧出各種“熄機”、“罷看”的新聞來。力圖推陳出新的HKTV(香港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又因為政策問題遲遲無法發力。
更有網友吐槽港劇“千篇一律”,從過去十部TVB的劇集截屏,畫面中無一不出現一只叫做“雞公碗”的道具——如此耐用,真乃神器也。
香港是不是拍不出《紙牌屋》了?以其歷史背景、制作團隊,加上當地豐富的政治素材并非不可能。只是港劇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拋棄陳舊自我革新。只要港劇制作者砸了手里的“雞公碗”,跳出窠臼重新嘗試,港版《紙牌屋》指日可待。(廿九 香港娛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