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衛視近期推出的綜藝親子節目《爸爸去哪兒》火爆熒屏。電視里,明星父親化身超級奶爸,單獨帶著自己的孩子來到陌生的村莊,開始72小時的郊野生活。這檔節目充分演繹了一出現代版的“我們怎樣做父親”。在父母無暇照顧孩子的當下,這檔奶爸帶萌娃的“人在囧途”,引發了很多人的情感共鳴。
每個人,最初都是孩子。成年人通過這檔節目找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并重新發現了父愛;為人父母者透過這檔節目,重新開始審視自身的責任,并重新發現了那個未曾完全了解的孩子。這樣一個重新發現彼此的過程,有驚喜,有歡笑,有逃避,有勇敢,父母子女之間感覺到了心靈的靠近。
雖然父母子女在這短短72小時的冒險內,驚喜地發現了彼此,獲得了短暫的心靈靠近,但這種發現恰恰證明了,現代父母與子女之間或許已經在時空與心靈上隔閡了太遠。一檔親子電視節目,讓人擁有瞬間的感動其實并不難,難的是在日常生活的點滴間,父母能夠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常常陪伴,彼此了解,彼此感受。在現實生活的壓力下,父親教育缺位的傳統困境下,年輕父母沒時間或不愿意陪伴、了解孩子,正在成為一種必須面對的現實。
從今年初的《小兒難養》到最近的《爸爸去哪兒》,“辣媽”“奶爸”“萌子”開始成為電視熒屏的新寵,育兒題材扎堆,親子話題熱議,這背后反映出初為人父母的80后,對親子教育的困惑,對事業與家庭平衡的訴求。
在現實生活中,80后父母們既需要面臨工作、生活壓力下無暇陪伴孩子的無奈,又延續著傳統文化中親情缺席的困惑。湖南衛視公布的收視數據就顯示,《爸爸去哪兒》首期核心觀眾群女性觀眾占比近2/3,25歲至34歲群體的占比也高達36%。可以想象這樣的場景:有天晚上,年輕母親獨自帶著年幼的孩子,在家中看電視上的“爸爸帶孩子”,而自己的丈夫也許還在單位加班,也許在外應酬,也許只是待在臥室里打游戲、玩電腦——他們的孩子依然延續著沒有父親陪伴的故事。事實上,這種現象同樣發生在母親身上,在不少現代家庭,養育孩子的職責主要推到上一代老人身上,媽媽對子女教育的參與度也較低。
“爸爸去哪兒”提出的正是這樣一種困惑:在現代家庭教育中,父母去哪兒了?父母又將指引孩子們去哪兒?一個孩子,要健康平安地成長為具有獨立人格與自由精神的現代公民,首先必須跟著父母的腳步前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是現代教育的共識,或許也是諸多親子節目能獲得火爆收視、贏得共鳴的真正原因——父母去哪兒,孩子就會去哪兒;孩子去哪兒,社會就會去哪兒。(李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