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盟主,一統江湖”,曾被武俠小說無數次描繪的武林爭霸,昨天在新疆烏魯木齊上演了“現實版”,來自少林、武當、崆峒、青城、峨眉等11門派掌門人或代表人物,參加了一樁名為“天山武林大會”的武術交流活動。
從武俠小說中走出來的武林聚會,風聲傳出后即名滿“江湖”,各類網絡社交媒體頻頻發出調侃,“岳不群已飛身前往;張無忌正在前往天山的硬座上!金毛獅王來沒?城管一出,誰與爭鋒?”,“日月神教?明教呢?神龍教呢?星宿派?不帶邪教出來混,像話嘛!”“天山武林大會”迅速娛樂化,被形容為一場老年Cosplay。
時間上溯到上世紀80年代,那是個全民武林Cosplay的時代,人們如饑似渴地閱讀金庸、梁羽生,電影《少林寺》一毛錢一張票,愣是賣了一億票房,武打港片充斥錄像廳,一本名叫《武林》的雜志,賣到了令人瞠目的350萬冊……在我的記憶里,鄉村青年流行到小樹林里蹲樁、扎馬步,美其名曰“強身健體”,但遇到兩個村子打群架時,赤膊上陣比誰都快。
武林神話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處于頂峰期,在那個時期武術還被賦予了行俠仗義、打抱不平等各種民間情義符號,習武之人總是能得到額外更多一點的尊重。輔以各種文藝作品為武術營造的浪漫氣泡,武林成了勇者的天堂和正義的化身。遇到管家解決不了的糾紛,民間的候選解決方案就是按照江湖規矩辦,當然也包括用暴力方式解決。當年的武林氣質,在導演賈樟柯的新片《天注定》中亦有所呈現。
武術神話的破滅,自上世紀90年代中國快速進入商品化社會開始,全民下海、賺錢第一更新了人們的思維,打打殺殺什么的開始被認為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失落的武林就此淡出人們的視野。在此后漫長的20多年里,“武術無用論”曾引起爭議,一方面拋不掉作為“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武術曾帶來的自豪感,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認武術后繼無人的現實。此外,還有一個躲避不掉的命題,武林在過去究竟是貨真價實的存在,還是一個模糊的概念?現在當武林確定無疑是個無組織、無領導、無成員的說法后,該用怎樣的態度去看待“天山武林大會”?
傳統武術在現代體育競技中的弱勢早已是公開的事實,八卦、形意、太極……雖然套路好看,但一上擂臺就抓瞎,被散打選手打得毫無還手之力。比這更尷尬的是,號稱武術之國,卻是全民亞健康,大家忙得連鍛煉身體的時間都沒有。類似王林大師這種動不動就要“隔空戳死你”的偽功夫高手,更是敗壞了武林的名聲,讓人覺得現在的所謂武林高手中,埋伏著許多騙子和大忽悠。
社交媒體上的網民嘲諷“天山武林大會”,可以當成民智開啟后對武林傳說有了理性的認知,但更多是一種自嘲。自嘲曾陶醉于一個虛構的武林王國,被一個強大的夢搞得魂牽夢繞。武林神話的破滅是個好事,有助于讓武術、功夫恢復它的本來面目,該什么樣就什么樣,別把一些虛幻的想象寄托于行將消失的形式之上,那是武術不能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