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情研究專家發現,網絡時代再轟動的熱點事件保鮮期只有72小時,之后就會退潮,乏人問津。由此看來,中國足協就6.15慘敗事件和卡馬喬解約事件連說三聲“sorry”,是一次十分失敗的危機公關。如果足協自己不提起,這事兒差不多就被人忘了,相比足球的那點破事,高考狀元、蕭敬騰求雨、股災哪一樣都比足球跟我們的生活休戚相關,也比與卡馬喬的“婚姻”有趣得多。足協的道歉,而且連說三聲,有點沒事找抽型。
在中國足球職業化的近20年里,我已記不清這是足協第幾次道歉了。道歉好像是足協的條件反射,以往國家隊每輸掉一次關鍵比賽,足協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表示“愧對祖國和人民,辜負球迷期望”。這些年來,中國足球就沒贏過幾場球,沒選對過幾個人,所以他們的道歉成為日常事務性工作,也是一種生存方式。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屢改屢錯,就是是可忍孰不可忍。足協過往的每次應急式道歉,事后都被證明,是為上一次犯錯掃尾,是為下一次犯錯破題。如果道歉真的有用,中國足球就不至于混到世界排名百名開外。
以犯錯為習慣,以道歉為例行公事的有三類人。第一類,是我小學同學,你能想到的頑皮學生的壞習慣,他幾乎都犯,但他得的處分并不多,他的絕招是,他總是能趕在老師發飆之前,上交一份行文流暢、認識深刻的,能觸及靈魂的檢討書。第二類,是街道居委會大伯大媽最煩心的,轄區內落后分子,這類人,大錯不犯、小錯不斷、公安不抓、法院不判,但一不小心,就能惹出點事兒來。第三類,就是中國足協,有人總結,中國足協與中國樓市有11個相似之處,比如,說起來都是一肚子氣,罵它是因為離不開它,市場化與管理體制嚴重不符。但有點我覺得不太確切,口氣都相當大,中國足協這幾年口氣真的不大,而是很油,就像我前面說的第一類人一樣,油得像一條泥鰍。
不過足協的油滑,這次確實效果不大,因為這三個道歉,沒有任何營養,我們想知道的那場假球或混球背后的疑團,一絲都沒撥開,卡馬喬來來往往的內幕,還完全是一頭霧水,甚至那筆高達700萬歐元的違約金怎么了斷,足協都閃爍其詞。
事實是,卡馬喬的律師即將來華,他們的態度是:按合同辦事。足協在這場危機公關中,注定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這三聲道歉,最多相當于尷尬的三聲“呵呵”。我們連一次“下不為例”的友情提醒,他們都當成耳邊風,在第N次犯錯,第N次道歉之后,第N+1次犯錯、第N+1次道歉又會如約而至。因為道歉不需要成本。
在第N次犯錯,第N次道歉之后,第N+1次犯錯、第N+1次道歉又會如約而至。因為道歉不需要成本。(七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