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熊光炯的《心遠》(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時,感到在其既是字斟句酌又如行云流水的文章中,藏著的是一顆淡定沉靜、頗為珍貴的文心。也許在很長的時間里,熊光炯對自己家族的了解,是水面一角對水下冰山的狀態。只是一次偶然的經歷,才得以洞開那樣一片與自己攸關的廣闊天地。作者于是溯流而上,去追根尋源,觸摸到了家族原本存在的龐大體積,拽出了血脈中的一長串根須和藤蔓,發現了一個居然是如此輝煌的家族譜系,發現了一個家族在民族的生存與發展中,因聚焦于教育而書寫的無以替代的歷史。
透過那些看起來已經很斑駁的古跡,作者的視線停留在一個叫“心遠”的名詞上,訴說已經遠去卻不應被忘卻的歷史。從歷代重商且成績斐然的熊氏家族深感讀書重要,且明確規定家族的每一支都要出一個讀書人這樣一種自覺意識,到興辦“心遠”學校這樣一個原點,以至于有了心遠小學、心遠中學,乃至心遠大學這樣一種不斷追求的過程與境界,來寫一個家族的教育史,于是就有了“一個教育世家的百年滄桑”。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江西南昌岡上鄉月池村,原本是中國極為普通的鄉村,因此具有一種深遠的意涵。
即使是敘述家族的歷史往事,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熊光炯秉持一種嚴謹認真的寫作態度,做了大量的采訪和資料的查證工作。不僅梳理清楚了家族的譜系,還以詳盡的筆墨寫出了他們的品格與個性、追求與抱負、遭遇與命運、作為與貢獻等,我們從作品中看到的,既是不同時代激蕩的社會面貌和特質,更是家族成員多樣的經歷與人生。
令人印象極為深刻的,是熊氏家族的先人從生命經歷的感悟中,體察到的教育的重要,使“教育樹人”這一理念成為惠及子孫的遠見卓識,也使這個家族像一條河流隨著歲月從遠處緩緩淌來時,在血脈的下游挺立起一棵棵參天大樹。作者條分縷析地把家族的那些著名人物羅列起來,那是一個個響亮的或者是并不十分響亮的名字,在現當代的歷史扉頁上,可謂群星閃耀,光彩奪目。作者對這些人物的發現與探究,自然會因“驚訝”而感到十分驚奇和榮耀,但作者不是為了矜夸家族的那份血脈的優良,而是要表明一個家族對當時處境的正視,所采取的把家族的存續與發展定于教育這一正確的策略,對于家國的那種遠大的意義。
透過《心遠》這樣一部作品,我們讀出并記住的,是熊氏家族成員度過的怎樣不同的歲月,擁有怎樣不同的人生,感情真摯的作者以誠實而富有溫度的筆墨,將這些人物一一寫出,使人感到這個“教育世家”演繹的故事,也是波瀾起伏,蕩氣回腸,令人悲喜難禁,回味良深。
《心遠》所記述的既是一個家族的教育史,也應當是中國近現代史的一個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