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青歌賽第一賽期小組賽已于4月30日完美收官,36強選手在經歷了近一個月的激烈比拼之后順利晉級,并進行了第二賽期出場順序的抽簽。
開播一個月以來,本屆青歌賽雖然因為過去及現在的種種原因而被各方媒體爭議不止,但其諸多變化和創新亮點,也獲得了很多觀眾的肯定。看看網友們的留言,不能說好評如潮,至少可見青歌賽的“群眾基礎”尚在,甚至依然很深。
的確,雖然青歌賽不如往昔精彩耐看,甚至問題重重,但作為熒屏及觀眾、樂壇及歌手來說,還是需要這樣一檔高規格、嚴標準、超陣容的音樂比賽節目的。它帶給各方的收益,可不僅是收視、娛樂這么簡單。
青歌賽,全稱“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創辦于1984年。作為推動我國音樂事業發展的一個平臺,青歌賽在極大滿足人民群眾藝術生活需求的同時,也為歌壇輸送了許多優秀人才及作品。活躍在當今歌壇的眾多“大腕”,都是青歌賽選拔或培養出來的,諸如宋祖英、閻維文、毛阿敏、殷秀梅、韋唯、張也、王宏偉、江濤、祖海等。但也有人指出,青歌賽應該停辦。理由是,目前的青歌賽形式老套,“釘子戶”選手太多,答題環節勝過演唱本身,等等。
誠然,與《中國好聲音》、《聲動亞洲》等“新生代”電視歌唱比賽注重年輕化、娛樂化相比,青歌賽的“競爭力”稍差了些。但是,誰又能說青歌賽堅持走自己的傳統路線是錯誤的,和沒有觀眾群的呢?且不說“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單說本屆青歌賽開賽以來所受到的關注及引發的爭論,足以表明青歌賽的生命力有多強。
如果結合電視臺之間時常出現的“一窩蜂”現象,我認為我們更需要青歌賽這股“正能量”。比如,著名作曲家谷建芬最近對電視音樂真人秀節目一窩蜂的局面進行了批評,她表示,許多電視臺依靠大排場、大制作、大投入,卻沒有真正能打動人的音樂作品。再比如,近日,影星釋小龍的隨行人員在陪他參加《中國星跳躍》節目時不幸溺斃,讓本來就飽受“罔顧明星健康”爭議的跳水節目雪上加霜……
和許多電視臺爭先恐后推出嘩眾取寵的新節目吸引眼球相比,央視堅持舉辦兩年一屆的青歌賽,雖然也兼顧收視率,但更多地為觀眾、選手乃至中國音樂事業著想,難道不是傳遞“正能量”嗎?這種傳遞“正能量”的歌手大賽,縱然有點這樣那樣不足,總體上還應當肯定。
事實上,好多電視臺的音樂選秀節目雖然一時很火,但其生命力根本難以與青歌賽相比。一方面,這樣的選秀節目往往稍縱即逝,很難形成特色;另一方面,這類選秀節目所“造”的明星,往往充當翻唱別人歌曲的“草根偶像”,很難像青歌賽走出來的毛阿敏、閻維文、孫悅等人那樣。
這是一個娛樂的時代,觀眾需要適合他們口味的個性化電視節目,包括音樂選秀節目、明星跳水節目等。但也不能忘了,作為電視臺,不能單單為了收視率,還得兼顧公益性——畢竟,電視機前大部分觀眾需要像青歌賽一樣雅俗共賞,傳遞“正能量”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