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2012編劇訓練營”上,“好萊塢編劇之父”羅伯特·麥基及其他多位好萊塢編劇也一再談及美劇的崛起與強大,與編劇在美劇制作中處于強勢地位、專業化和個性化呈現密不可分。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中國電視劇編劇委員會在自己的官方微博上爆出7名編劇陷入被侵權的糾紛。
2012年中國電視業出現較為顯著的現象:明星擔任一部電視劇的制片人。這種同樣出現在好萊塢電影行業的現象,被麥基斥為“不正!。在他看來,“很多爛片的產生恰好在于創作中出現了權力的真空”,而在美劇中,編劇地位非常強勢,甚至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制片人。
實際上,從影響力和對外輸出而言,電視劇強國當屬韓國和美國,而這兩個國家的電視劇創作流程中,編劇具有絕對強勢的地位。美劇和韓劇都極度依賴于廣告而存在,美劇因為題材的百無禁忌更考驗編劇的想象力;韓劇題材更接近現實生活,劇中人物職業和生活背景調查必不可少。內地編劇在創作上則更接近于殫精竭慮地“閉門造車”,人物面目模糊、生活細節缺乏獨特性整體失真;想象力匱乏、情節缺漏邏輯不順暢導致大量狗血劇存在;電視劇數量需求大導致大量劇目粗制濫造、粗俗乏味,編劇在電視劇制作過程中失去主導權,進一步惡化整體環境。
在韓國偶像劇或職業劇中,編劇需要在提交企劃案的前期進行大量的專業調查,劇中所涉及的品牌、職業、病癥、故事背景,設定都具體而細致。這些專業背景知識有揭秘的性質,更為虛幻的故事營造了“真實的背景”,從而提供了觀眾最需要的新鮮感和真實感。然而,在內地電視劇中,不論是建筑師、家居師、記者或編輯,任何一個身份都只能算一個擺設。看完《我的青春誰做主》誰能記得一個作為律師的陸毅?看完《男人幫》有人覺得孫紅雷是一個情感作家嗎?剝離了“背景的真實”,讓很多電視劇走向了人物臉譜化、單一化,只能在一路狗血的路子上越走越遠。反觀麥家的《風聲》、黃珂的《黎明之前》、黃曉峰的《中國騎兵》,都是因為有強大的背景知識做支撐,才在眾多同類劇目中表現亮眼。
優秀的編劇是真正的電視原動力,保持原創性的電視劇,一方面依靠編劇地位的提高,另一方面也需要國產電視劇播出模式的轉變。國產劇一天多達數集的播放量,一部電視劇僅一周或兩周播出完畢,“填鴨式”的觀看方式導致編劇不愿意精耕細作,而是在刺激感官和情緒上大做文章——這種刺激,論壇狗血帖式的作品最管用,編劇的原創力也就變得可有可無,因而任人宰割了。今年《軒轅劍》做出了嘗試,可惜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故事還是日播的思維,另一方面,缺乏了緊張的劇情,也使得作品上下不靠。
觀眾也在成長。粗制濫造、狗血當頭,可能能賺一時之利,長久看來終將會“趕走”觀眾,讓越來越多人遠離電視劇。如何有效地創作出獨一無二的原創性劇本,對內地編劇而言,仍然是有漫長的路要走。(梅子笑 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