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不離不棄,我必生死相依。”隨著電視劇《北京青年》的熱播,這句臺詞成為眾多年輕人表白時的誓言。近日,一組年邁夫妻在運動場打乒乓球的照片感動了眾多網友,大家將這組照片命名為“陜師大最浪漫照片”。有網友留言稱,這對年邁夫妻用行動踐行了熱播劇中的誓言。(9月9日《華商報》)
南京姑娘朱媛的“娃娃親”也好,北京女孩趙萌萌的“30年父女合照”也罷,在情感稀薄時代,每一個情感樣本的新鮮出爐,都以其清新和稀缺,迅速吸引公眾的眼球。只不過,在過往的溫情敘事里,我們通常只看到年輕人的面孔,卻很少目睹老年人的身影。這一次,“最浪漫照片”打破了這一窠臼;透過這面鏡子,我們可以更多地觀察到老年人的情感空間和生活世界。
現代社會異質性高、流動性強,自由戀愛、雙向選擇已經成為婚戀擇偶的主要渠道。這邊廂,婚姻束縛越來越少,“松綁”越來越多;那邊廂,婚姻關系越來越脆弱,“閃婚閃離”在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與之相比,攜手相伴47年的李祥生、姚世媛夫婦,無疑樹立了一根標桿。那么,婚姻的穩固性從何而來呢?
社會學意義上的婚姻,既包含了法理層面的契約關系,也包括了情理層面的道德規范。從表象上看,它是指夫妻雙方通過親密互動建立情感認同和彼此信任;從本質上講,它是指夫妻雙方通過婚姻實現社會關系網絡的拓展和建構。因此,婚姻的穩固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互為主體性的夫妻雙方的社會互動狀況。
在實用主義的裹挾下,人們的社會互動具有越來越強的工具理性。反復比較成本收益,左右權衡利害得失,工業時代流水線對人們價值觀念的異化,工作對生活的擠壓,早已不是屏幕上的滑稽故事,而是生動鮮活的現實。但在收益最大化的背后,往往是情感空間的巨大破壞。越來越“現實”的我們,對于純真的情感,總是有著又愛又恨的復雜感受。
“最浪漫照片”的難能可貴之處,在于對情感本位的堅守。很多時候,能打動讀者的,通常都是那些具體而微的細節。每天早上姚世媛老人出去買菜,上樓的時候李祥生老人聽到聲音,便會推著輪椅迎在門前。“年輕的時候他照顧我,年老了我照顧他,應該的”。質樸的語言,平實的表述,卻將家庭責任和夫妻情感和盤突出。
誠如兩位老人所言,穩固的婚姻,就是夫妻雙方誰也離不開誰。只有夫妻雙方成為不可分割的生活共同體,婚姻的穩固性才會得到保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最浪漫照片”是一盞燈,燈照亮了年輕人婚姻前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