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辣嘴" />
凌晨3點,李曉亮還沒有睡覺,從堆滿舊報紙的書桌上扒拉出一盒方便面熟練地泡上。因為長期不開伙,連出租屋里的老鼠都已經舉家移民到隔壁。然后,他打開電腦,習慣性地翻出一部電視劇作為夜宵佐餐。作為在“報紙—網站—電視—報紙”都干了個遍的新聞從業者,李曉亮說:“看到《新聞編輯室》第一集時,這一針雞血,使我徹夜難眠。”
《新聞編輯室》,這是一部在豆瓣網上評價高達9.2分的美劇,這個評分略低于《肖申克的救贖》,但已經超過了《泰坦尼克號》。該片講述了一個虛構電視臺“亞特蘭大有線新聞臺”,在主播威爾的帶領下,沖破各種阻力、報道新聞真相的故事。
劇中對新聞理想主義的浪漫渲染,使新聞人這一鎂光燈下的職業更加受關注。不同的聲音開始此起彼伏,比如,“從來沒有一部片子可以勵志到讓我泣不成聲,理想主義萬歲!”;又如,“千萬不要把新聞媒體想象得太神圣,社會變革絕對不是主要靠電視演播室里的這幫人。”
《新聞編輯室》的編劇艾倫·索金,借此劇向理想中的新聞行業致敬,劇中的故事和理念有著超脫現實的完美。當中國的同行看完此劇,再念及自身,似乎感慨更多。
“傳媒人士必看”?
6月底首播的美劇《新聞編輯室》第一季已經更新到了第8集,劇中涉及的所有新聞都是2010年后發生過的真實事件,如墨西哥灣石油泄漏、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下臺等等。
好萊塢金牌編劇索金,延續了其喜用大段對白描繪社會精英的一貫風格,第一集一開場,主人公威爾就在一群大學生面前滔滔不絕地演講:“我們過去的確輝煌過,我們會為正義而拼、為道德而戰。因合乎道德而立良法,因違背道德而廢惡法……可現在的美國再也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了。”
因為對白和故事背景復雜而被稱為“高智商神劇”,而且閃耀著新聞理想的光環,該劇一傳入中國,就被貼上了“傳媒人士必看”的標簽,再加上諸多名人推薦,《新聞編輯室》迅速走紅。
從業四年的報社編輯張小飛,每看一集都會寫下一則短評:“第一集:它更多的是傳達一種對新聞的瘋狂、一種將理想主義帶入工作的追求……第三集:新聞采訪中的問答就該和法庭辯護那樣,緊張、刺激、機智、針鋒相對、咄咄逼人、不依不饒……”
播音主持專業的大四學生羅濤在微博上寫道:“《新聞編輯室》是我最近看到的最讓人淚流滿面的美劇,這是美國電視業內的映射。傳媒集團的老板和政治團體有生意來往,壓制著主持人的新聞自由,但是主播威爾卻不畏強權,只報道事實,這是我看得最激動人心的一段。在中國,拿什么來拯救我們的電視?”
和在中國受到的熱捧相比,美國本土對該劇反響平平,甚至頗有微詞。《華盛頓郵報》評論:“它充滿了不斷的嘰嘰喳喳和高談闊論。”《紐約時報》說:“如果主角少點說教、回到新聞報道本身,會好看很多。”在美國影評網站Metacritic上,這部劇集僅得到了57分(滿分100分)。而隨著詬病其過于理想主義、對白冗長、背景艱澀等批評的出現,豆瓣網上的評價也從最初的9.4分回落到9.2分。
“它一集的信息量相當大,如果不是對美國的政黨、政治、社會、媒體有一定的背景知識,看起來基本是云里霧里。即使有字幕組貼心的注解,一般觀眾還是很難入戲,外行看的就是熱鬧。”李曉亮說,“我作為‘新聞民工’,對比下現實,也只是看著解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