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倫敦,感受到身邊的奧運熱。再到網上轉轉,很多來自國內的帖子卻唱起反調。
有網民批評記者放著北京地區暴雨致災不去關心,反而去倫敦報道奧運會。這種將北京暴雨之災與倫敦奧運對立,要媒體從中選一,非此即彼,把兩件事對立起來的態度恐怕另有醉翁之意。4年前,汶川地震沒有動搖中國辦好奧運的決心,如今遇到暴雨,怎么就不能同時對兩件事予以關注?莫非要放棄奧運會,都去災害發生之地出力,才算體現了價值?
還有網民批評說,提高中國老百姓體質健康整體水平才是值得關心的,奧運奪金不重要。這也是將兩者關系對立起來了。美國是公認的體育強國,多次拿了金牌榜第一,并未因此放棄競技體育。中國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奪得金牌榜首位,成為金牌大國,不等于今后該轉而將全部精力用于大眾體育,也不意味著要從金牌大國朝著健身大國邁進,因為沒有競技奪金實力或沒有大眾健身基礎的國家,都算不上體育大國或強國。
強調事物的一端,非要否定另一端不可,簡單化意味著可能走向絕對化,似乎全民健身必須以不再發展競技體育為前提。持這種說法的人顯然對中國好不容易恢復在國際奧委會合法席位的歷史全然不知,應當先去補補課。中國是國際奧林匹克大家庭中做出過重要貢獻的成員,有能力也有責任在世界大賽中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標。再說,即便全民健身開展得很好,不經過專門訓練,也無法達到世界頂尖水準,參與競爭就要爭勝,隨隨便便玩一把了事,那不符合奧林匹克精神。
競技場上的實力有強弱之分,可是為國爭光之心人皆有之,不存在高下之別,都應得到尊重、支持和鼓勵。忽冷忽熱是不成熟的表現。中國能夠長時期穩定居于金牌榜前列,并在這個大舞臺上展現自身積極進取的良好風貌,才是一個體育大國應有的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