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媒體報道了動漫《戚繼光英雄傳》制作粗糙、13位動漫業內人士公開質疑的新聞。浙江寧波方面的回應,包括政府未投資,制作團隊中剛畢業大學生占60%~70%,很多人物畫面的復制是由于制作時間比較緊等等。
又是技術時間的客觀原因喊冤?
抱歉,這次,檢驗是不是“爛片”的方法太簡單。
筆者為此討教了專業院校動畫學院的老師,老師們均認為,哪怕由在校學生團隊制作,技術實現也可比“戚繼光”提高很多;國內動漫知名作品《兔俠傳奇》的技術團隊就包含在校學生;我國學生在法國舞臺比拼交流,技術實現上甚至超過國外學生。
而更絕的是,6名剛畢業的大學生投入3天時間,加上些泡面、AD鈣奶,就制作出了更加精美的“3D”版“戚繼光”預告片,無疑打了該片1200萬元“大制作”一記響亮的耳光。
對此,該片的制作公司又稱應主要體會其思想內容。
抱歉,這次,檢驗能不能體會思想內容的方法也很簡單。
筆者正為一歲半的兒子癡迷動漫而苦惱。給他放“戚繼光”,停留時間不超過30秒,而同樣題材但制作精良很多的《淮南子傳奇》可以觀看6分鐘以上,他自己喜歡的臺灣動漫《姆姆抱抱》可以看20分鐘以上。況且,票房是最好的證明,“戚繼光”六一票房收入僅1.45萬,某些影院每場次觀眾平均不到3人。
動漫,本是大人小孩都喜愛的一種藝術。靠動漫掙大錢者也不乏其人,美國迪斯尼公司就靠發行和衍生品腰包鼓鼓。我國截至2010年已成立40個動漫產業基地,僅基地出產國產動畫片就超過13萬分鐘,在時間長度上躋身“全球第一”。
但“第一”背后,卻是國產動畫質量被人詬病,動漫“爛片”橫行市場,動漫產業成為“扶不起的阿斗”,以至于不少80后家長嘆息,自己小時候尚有《葫蘆娃》、《黑貓警長》、《神筆馬良》,現在的孩子卻只剩下一部《喜羊羊與灰太狼》。
動漫專業的老師也很生氣,在學校朝氣蓬勃、富有創造力的學生,出了校門后大量銷聲匿跡,流于制作“關鍵幀”(動畫設計動作的主要畫面)之間的“過渡幀”(動畫設計動作的過渡畫面)、重復簡單的粘貼復制的工作,在業內聲名鵲起者甚少。
一部“戚繼光”“爛片”泡泡,終于讓“爛片”出臺流程浮出水面——制作公司先制作出批量的動漫片,然后在電視臺和院線進行公關,最后到政府錢庫里領賞。而發“賞錢”的正是“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政府各項文化扶持政策。
由于披著文化外衣,這種怪現象一直被容忍,滋養了一批專門吃政策的企業,擠壓了真心創作企業的空間。動畫導演皮三說,“文化豆腐渣工程的出現,是因為不會死人,因為難以審查與評判。這種風氣不糾正,未來不僅僅是中國動畫,中國文化領域的各個層面都將深受其害。”
事實上,不僅是動漫,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少是“撮合型”。總投資6.6億元、目前已由政府投入1.2億元的武漢市江夏區的譚鑫培文化園,是全國最大的京劇主題公園。但是目前游客稀少,只有兩個工作人員負責日常維護。政府期望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但結果卻是應者寥寥。
而在另一端,我們也許很難想象,作為中國大學生動漫成功典范之一的“兔斯基”女孩,會獲得政府扶持和青睞。然而,檢驗動漫、文化產業行不行的是政府嗎?從“兔斯基”被青少年、白領追捧可以看到,只有觀眾,才是最好的檢驗員。
非官方的力量、網絡的力量,正在倒逼一個泡泡的破滅,另一種美好的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