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贏取進軍倫敦奧運會的最后希望,25歲的張琳“自降身段”地參加了專為20歲以下運動員設立的全國青年游泳錦標賽。但毫無亮色的成績,令他與倫敦奧運會漸行漸遠。
人們在猜測,張琳到底還能不能參加奧運會?其實,這不過是一個舍本逐末的疑問。與其備受煎熬地等待最終判決,不如理智地探究是什么原因導致了一個天才泳將在3年多時光里急速隕落。
訓練不當、體能透支、哮喘發作等等,坊間流傳著有關張琳現象的諸多版本。但無論是張琳本人還是其教練以及中國泳協,至今無法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這尤為令人心有不甘。不清楚失敗的原由,比失敗本身更可悲、更可怕。
比起旁觀者的不平,張琳自己倒顯得挺坦然。一個月前的紹興全國游泳冠軍賽上,毫無斬獲的張琳好像就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 ,他曾無奈地對媒體也是對自己說,競技體育就是如此殘酷。這些天,張琳的微博一直在更新,為在紅土場征戰的李娜加油,為最美教師張麗莉感動,為切爾西隊在歐冠上的神奇表現喝彩,他關注著紛繁多彩的世界,而與他最為相關的奧運會、游泳這些詞匯,卻不曾提及。或許,只有如此刻意的回避與逃離,才能讓他短暫地忘卻心中的疼痛。
今天的中國泳壇擁有了更偉岸的偶像、更多的爭金點,一派繁華盛景中,張琳的黯然枯萎似乎無足輕重、微不足道。同伴們都在忙著向前沖,甚至無暇聆聽他的一聲嘆息。
然而,今天的張琳究竟是一個偶發的個案,還是中國游泳始終未能逃脫的魔咒?曇花一現式的悲情人物,在中國泳壇并不鮮見,張琳不是第一個,或許也不是最后一個。如果張琳的落寞最終只是個體創傷,而不能引發集體反思,那么中國游泳即便能迎來一時的綻放,也難以走入長久的春天。不懂得失敗之因,也就不會懂得獲勝之道。
4年前的北京奧運會,當21歲的張琳歷史性地登上奧運會領獎臺時,17歲的孫楊只能投來艷羨的目光。4年后的今天,孫楊也是同樣年紀,而且比當年的張琳更加意氣風發、耀眼奪目。然而,再過4年呢,25歲的孫楊又會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