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中國青年報》的兩篇報道引起了公眾關注和熱議。一則為《30歲不成功就沒戲?88.2%的人坦言這給青年很大壓力》,報道說,為出名趁早、賺錢趁早、結婚趁早、買房趁早、升職趁早……越來越多的人生怕落在別人后面,這讓不少年輕人感到焦慮。
另一篇為《85.6%受訪者會選擇“治愈系”化解壓力》,在這個壓力叢生、情感快餐的時代,每個人心里都或多或少埋藏著一些苦悶和憂傷。于是,一段舒緩的音樂,一本文筆優美的書,一次尋找自我的旅行……都成為自我療傷的辦法。這些方法都被稱為“治愈系”。
雖然兩篇新聞關注點不同,但聯系起來卻很值得思考。
先說“趁早”。有句話是“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現如今被發揮到了極致。“孩子畫畫要趁早”、“準媽媽投保要趁早”、“出名創業要趁早”……凡此種種屢見不鮮。我們行色匆匆,一切都為了趕在別人前面。當“30歲還不成功,你就沒希望了”被很多人認同時,除了壓力、焦慮,還是壓力、焦慮。調查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賺錢”(75.7%)、“出名”(49.5%)、“買房”(52.1%)。其他還有:升職(50.2%)、結婚(31.8%)、生子(23.1%)等。哪一項不是生活中的關鍵詞?
是的,需要追問我們為什么如此心浮氣躁。當然,確有部分人過于急功近利,然而,當蘿卜招聘屢見不鮮,當“拼爹”成為流行語,“十年磨一劍”已成為傳說,“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便更易認可。
因此,不難理解“治愈系”為什么受歡迎。調查中,60.6%的人認為壓力太大,需要化解壓力。某種意義上,有了“趁早”,才有了“治愈系”。當我們心浮氣躁,當我們鴨梨山大,當我們情緒壓抑,當我們孤獨疲憊,“治愈系”提供了壓力釋放的出口。
但“治愈系”只不過是一種“次優選擇”。誠如報道所言,“上學為了考更高的分數、找更好的工作,工作為了掙更多的錢……人與人之間的親情、愛情、友情,又去哪里尋找?這樣的價值觀會使人與人之間越來越陌生、越來越不相互信任,結果是年輕人選擇獨自用‘治愈系’凈化心靈。”
我們需要有一顆堅定勇敢的心去面對壓力,需要有健康的人際關系。同時,社會也應形成多元的成功標準,改變目前更多只獎賞一些短期行為的做法。 (桂子 媒體從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