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將于美國時間26號晚舉行,各項籌備工作正在進行。本屆奧斯卡雖然中國電影缺席,但從晚宴菜單、華人評委、出席嘉賓到表演節目,“中國元素”倒是一點不缺。
看似,奧斯卡離我們越來越近,但是,隨著張藝謀的《金陵十三衩》的落選,如一盆冷水澆滅了張衛平爭奪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熱情。盡管如此,各家媒體對奧斯卡報道的熱情絲毫不減。這一場景頗似王全安的《白鹿原》在德國柏林電影節擒熊之路,信心滿滿而去,灰頭土臉而歸。
奧斯卡究竟離我們越來越近,還是越來越遠,這也成為一個值得議論的話題。說它近,不是沒有道理。看看今年奧斯卡頒獎的中國元素,據悉,在由6000個評委組成的奧斯卡評委大家庭中,華人評委達到9位,包括盧燕、陳沖、鄔君梅、顧長衛、李安、吳宇森、章子怡等;在近日舉行的奧斯卡新聞發布會上,盛典執行制片人介紹了晚宴情況,并曝光了每年都頗受關注的晚宴菜單。中國傳統的豬肉鍋貼、上海濃汁龍蝦配白飯、香菜竹筍燜羊肉等赫然在列。更出人意料的是,中國雜技《蹬人》將作為表演節目登上當晚的奧斯卡舞臺,這也是中國演出團體第一次出現在奧斯卡頒獎禮上。電視媒體還直播奧斯卡頒獎。
畢竟美國是電影強國,奧斯卡的影響力不可小覷。在華語電影27年“沖奧”之路上,也7次獲得提名,1次擒獲“小金人”,這是華語電影27年“沖奧”的成績單,中國電影人義無反顧地奔走在“沖奧”的路上。
說它遠。對此,馮小剛導演說過一番話倒可作為一種注解。《唐山大地震》曾代表中國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對此,馮小剛卻表示“不去為妥”,“去了也拿不了獎。”馮小剛解釋:“《大地震》不是奧斯卡那個范兒的電影,它就是拍給中國老百姓看的。我真是覺得,這個名額就留給其他同志吧。我去了,也拿不了獎,甚至我覺得都不會入圍。拍電影這么多年了,要是連這個都看不出來,我不是白干了嗎?到時候一旦拿不到獎,還不落一個話柄啊——你看,傻了吧?被轟回來了吧?給人機會擠兌我一頓。何必呢?”倒不是馮小剛矯情,之前,他也說過類似的話,在帶著《集結號》部分主創人員做客《魯豫有約》時,馮小剛表示。“一個金棕櫚獎、一個兩億的票房,只能要一個,我肯定選擇票房”。
“金杯銀杯不如觀眾的口碑”,觀眾的口碑才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國產影片首先要獲得國人的喜愛,這遠比獲得一個“小金人”更有意義。只有對奧斯卡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態度,在遠近之中,把握自己的心態,拍出真正受國人喜愛的影片,這是電影人的使命和責任。
奧斯卡離我們越來越近,這并不代表“小金人”離我們越來越近。電影最終是拍給本國觀眾看的,如果為了去參加奧斯卡而迎合他們的審美口味,這樣的電影只會離本國觀眾越來越遠,“墻里開花墻外香”,這樣的影片并不少,在國外的電影節上捧回一個大獎,回國后在國內公映卻少人問津,鍍了一層金而已。我還是堅信“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這句話,只有拍出本民族的優秀影片,中國電影才會有著走向世界的藝術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