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應試教育、填鴨式教育等關鍵詞匯,便是對我們教育的“生動詮釋”。缺少創造力、缺少想象力,也是我們教育抖露的底色。甚至于,在所謂的排行上,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卻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盡管,我對數據的排行,向來不大感冒,但面對這樣的榜單,也只能感嘆,雖未必完全可信,但參考價值必然十足。
可以說,當前的教育,一切按部就班,從小學到初中、高中,直到大學,每一個步驟需要干什么,多數人都了如指掌,沒有不確定性,沒有驚喜,一切都是這么往復循環著。這樣的教育現狀,很容易讓人想起聞一多《死水》中的描敘: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雖乃舊中國之喻,可借來形容當前的教育現狀,又何嘗不是恰如其分的刻畫呢?
如今,這灘“死水”,似乎有了流動的痕跡——中山大學醫學院2011-2012學年第二學期開設《哈利·波特與遺傳學》選修課,要求學生“對哈利·波特小說或電影感興趣”。網友稱其為“神級選修課”。開課的陳老師稱,遺傳學是枯燥的學科,如果學生是個‘哈迷”,老師結合書和電影來講課,學生容易記住知識點。(1月4日《北京晨報》)
不僅如此,《三國殺攻略教程》、《愛情心理學》、根據當紅美劇《LIETOME》開設的《心理應激微反應》等等“潮”課,大有如雨后春筍一般“長”出,似乎出了一個“引爆點”,瞬間便有了“裂變”的可能。
任何時刻,圍觀都是一種力量,也是一種社會心態的寫照,點開網友評論,大多乃嘲諷與憤怒之言——《阿凡達·經濟學》、《武林外傳·房地產經濟學》、《滿城盡帶黃金甲·礦物質勘探學》、《滿城盡帶黃金甲·豐胸肥臀學》等略帶嘲諷的課堂被網友提煉出來。本乃激活教育死水的“潮”課,何以引來的不是好評與掌聲,而是一窩蜂的質疑,滿網絡的嘲諷?
網友的這種態度,不可能是無端的,必有其現實的土壤。其實,仔細審視之下,便可發現,這些“潮”課,大多是選修課,換言之,想掀起“教育死水漪淪”的,都在教育的邊緣上,這般,即便再興風作浪,對填鴨式教育而言,毫發無損。這意味著,“哈利波特課”的“漪淪”,其實難改教育“死水”本色。
這般氛圍與心境之下,我們便可理解網友的憤怒與調侃了,那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姿態說明,也是一種“哀莫大于心死”的無力呼聲。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當我們總是希望教育一步兩步便可接軌世界時,我們總是在失望的情緒中徘徊。我們有教育改革,但大多只是小打小鬧,并未傷筋動骨,并未改變應試本色,并未觸及填鴨式教育的根本。如此“改變”,你我能不心痛?
當“潮”課扮演著先行者的角色,卻遭遇“費力不討好”的尷尬局面,這其實傳達出一層意味:真想要改變教育死水本色,小打小鬧是不行的,“花邊改變”也是難以滿足公眾胃口的,必須要有足夠的決心,對教育本身刮骨療傷才行,甚至不惜傷筋動骨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