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北大校長周其鳳在長沙一中演講,多次稱頌北大是中國最好的一所大學,還痛批美國教育“一塌糊涂,每一任美國總統都不懂得尊重人,總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別人”。(12月25日《瀟湘晨報》)
“美國教育一塌糊涂”、“中國教育很成功”,周校長如此驚人論斷,讓人驚詫。
眾所周知,美國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雖然談不上完美,但也不至于“一塌糊涂”。不僅如此,其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先進與成功,都是公認的。正如此前英國雜志在一篇題為《美國高等教育何以如此成功》的文章中所引用的數據:“目前世界上70%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在美國的大學供職”;“全球大約30%的科學和工程類論文以及44%的最常被援引的論文出自美國的大學”;“在世界大學排名中,世界前20名大學美國占據了17所”。
如果大師云集、世界一流大學富集的美國教育都算“一塌糊涂”,那么還有哪個國家的教育不是“一塌糊涂”?以此為標準,至今仍“沒有一流大學”(北大前校長許智宏語)、“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錢學森之問)的中國教育,又該是怎樣的“一塌糊涂”?
在質疑美國教育“一塌糊涂”的同時,冷靜仔細分析一下其具體語境、用意,筆者覺得對于這一雷人說辭其實也沒必要太當真。聽聽周校長在長沙一中的演講便可看出端倪———“北大是中國最好的一所大學”,“如果錯過北大真的很虧”,而美國教育“一塌糊涂”。這些話語的背后,“攬生源”的意味相當濃烈。
我們知道,近年來“招生爭奪戰”已近白熱化。諸如北大、清華這樣的名校,不僅要面對其他高校的挑戰,還要面臨日益激烈的來自香港、歐美等高校的招生競爭。不久前新浪網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超過50%的“90后”學生表示,如果條件允許會選擇出國留學,高考不再是他們唯一的選擇。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高考棄考人數接近100萬,其中因出國留學而選擇棄考者占21.1%。
在這種招生背景下,周校長的美國教育“一塌糊涂”說,更像是一個為所在大學賣力吆喝的“宣傳策略”、“招生廣告”,而非嚴肅正經的教育觀點、客觀評價。真正值得關注思考的或許是這樣幾點:其一,通過刻意“貶低”美國教育來抬高自身地位,是否符合北大作為“中國最好大學”的身份?其二,僅憑這種“一塌糊涂”式的廣告,北大是否足以吸引學生報考、尤其是將那些棄考留學的高中畢業生吸引回來?其三,如果“中國最好大學”都如此夜郎自大地沉浸于自身的成功,中國的教育改革是否還有必要并能持續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