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文化的發展繁榮是有其自身規律的,不是發個文件、定個政策、開個大會就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個科學的過程,需要一個從發現問題、綜合研究、形成理論、建設學科、培養人才、應用實踐、產生效果的過程,對一個人、一個區域的文化來說,更需要長期的培育、涵養和積淀。因此,我們在當前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進程中,要特別從“急功近利、突飛猛進”的思維定式中解放出來,更需要靜中生定、靜中生慧。
正如魯迅先生說過的:“文化是骨髓里的東西。”文化的發展繁榮不是做表面文章、不是涂脂抹粉,不是靠大轟大嗡、空喊口號就能實現的。不要認為會唱兩首歌,會背兩首詩,就好像很有文化,其實不然,我們可以這樣說,即便是身懷絕藝的專家、藝術家,如果言行粗俗、道德低下,那也是沒有文化的表現。因此,我們要在先進文化的引領下,務實把握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科學規劃文化發展的未來。
一個地方、一座城市不僅可以文化論輸贏,而且還可以文化定未來,這是因為文化的輻射力是久遠的。我們常說的“物質不滅定律”,在這里主要指的是當一種物質毀滅了,又會以新的結構、新的形式繼續存在;而文化則不僅會以新的形式出現,而且還會以原有的形式長久存在,這也就是文化的“茍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在這個意義上說,文化創新就是“未來的燈塔”。
所以,我們說文化既是對歷史的記憶,更是對未來的選擇。一個地方、一座城市有什么樣的文化,就一定會有什么樣的歷史、現實與未來。一個地方、一座城市的振興和富強,一定要有強大的文化來支撐并伴隨著文化的繁榮。“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同樣,一個企業、一座城市要做大做強,除了靠經濟、科技等硬實力外,最終還是要靠文化的力量,即由文化所彰顯出來的軟實力,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的精髓一脈相承,具有一種安近致遠的力量。
綜上所述,文化的力量在于靜水深流、安近致遠,文化的特性必然就是“推陳出新,饒有別致”。文化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推動歷史生生不息。未來中國文化的發展繁榮正在呈現出這樣一些趨勢:文化體制改革的攻堅正在繼續向縱深挺進,文化資源正在進入大規模的調整和整合期,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步伐正在不斷加快,文化與旅游及制造業的結合也正在越來越緊密,更重要的是當下的文化發展正在從自發轉向自覺、自信和自強,文化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強大、影響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