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很多城市的圖書館已陸續向公眾免費開放。上海社會調查中心上海師范大學分中心朱易安教授主持的課題組最近發布的《上海白領文化需求調研報告》卻顯示,五成白領從不去圖書館,近七成白領從不去紀念館、美術館和文化館。
在當今的“快節奏”時代,越來越多人覺得走進圖書館“靜靜地讀一本書”已是一種“奢望”。日前新浪網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上網”成為人們最常見的休閑方式,“閱讀”則排在第四位。而在公眾最喜歡光顧的公共休閑場所中,“圖書館”排在“公園”和“旅游景點”之后。圖書館遭白領“冷遇”,折射出的“閱讀亞健康”令人深思:如何讓閱讀更好地融入現代人生活?如何把公共圖書館打造成“文化咖啡館”?如何讓人們“愛上閱讀”?
造成白領“閱讀亞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閱讀方式的變遷等原因,也有白領們功利心態的因素。但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圖書館功能定位的滯后。現在的圖書館大都還停留在借閱圖書這一單一功能上,缺乏“公眾交流場所”的功能。因此,在人們的習慣思維中,不看紙質書報就沒有到圖書館的必要。
圖書館不僅是借閱圖書的地方,更應是讀者感知文化、交流文化、體驗文化的精神場所。走遍全球你會發現,圖書館往往是一個城市最值得驕傲的公共建筑,它可以體現獨特的文化特色,還可以成為展示歷史文化的標志。加拿大的多倫多有400多萬人,是該國最大的城市,“附近有圖書館”常常是多倫多出售或出租房屋時最具有吸引力的條件之一。民調還顯示,美國的大小圖書館是各個階層人士“最喜歡去的地方”。這都與我國目前的現狀形成鮮明的對比。
華東師范大學范并思教授在圖書館的功能定位上這樣評述:“這是一個交流聚會的場所,把大家吸引過來后,人們就會交流、相互感染,看到周圍的人在讀書,自己會不自覺地去找書看,慢慢就養成了閱讀的習慣。這便是公共圖書館對社會文明的一種促進。”圖書館應當用人文精神來提高大眾文化品質,引領大眾文化的走向。曾任阿根廷國家圖書館館長的博爾赫斯說:“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樣子。”既然是“天堂”,本身就應當有極強的魅力。白領“冷遇”圖書館是一個信號,表明通過公共文化服務、個性化服務,形成閱讀與生活相融合的氛圍,增強對受眾的吸引力,已成為圖書館建設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