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藝術博覽會已經舉辦了第十五屆,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藝博會的舉辦標志著我國的藝術品開始以一種美麗的姿態走向市場,當代社會也以藝術自身所期盼的審美需求造就了藝術市場的消費效應。這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改變,走向富裕的中國人開始追求文化和藝術的投資,這一逐步顯現出來的消費潛力,進一步推動了藝術品創作和藝術品市場的繁榮。
昨天上午,第十五屆藝博會在世貿商城開幕,在當下股市低迷,房價萎靡的氣氛中,藝術品成為一種新的投資行為,大量資本的不斷涌入,懂藝術和不懂藝術的人都開始真正思考什么是藝術的投資價值。
從自己親身體驗和觀看,看藝博會的觀眾,既有內行,也有外行,目標不同,但對藝術品的愛好卻是相同的,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從第一屆到十五屆,其中不少曾經的外行已經成為藝術品投資的內行。
藝博會中的藝術品可以賣出天價,也有許多是低價位的藝術品,這對工薪階層而言,還是能夠承受的,買來掛在家中,增添藝術的氛圍,又不會貶值,何樂而不為?投資需要有眼光,而藝術投資需要有藝術眼光,所以,上海藝博會的舉辦,我們不僅僅視之為一種純市場的藝術品交易會,從更深層面看,藝博會的成功舉辦,這種自身功能的外延,必將使人們對上海藝術品市場發展前景產生一種信任和期待。
我們看好上海藝博會的明天,明天的藝博會將更加美好。上海,作為海派藝術和新文化的發祥地,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當下的上海,在致力于經濟建設科學發展的同時,對文化事業的發展也給予了高度重視。藝博會是上海文化的一張新名片,努力探索出一條既具有國際影響力又具有上海特征的藝博會,機遇和挑戰并存。一個成熟的藝術品市場,需要有一個逐步發展的穩定的消費群體,辦好上海藝博會,另一層意義,要使更多的看熱鬧的外行成為看門道的內行,這是一種戰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