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屆華表獎頒獎典禮28日晚在京舉行,本屆華表獎“星味”更濃,匯集了劉德華、成龍、周潤發、鞏俐、章子怡、楊紫瓊等一批大腕明星。紅地毯上的女星更是爭奇斗艷,蕾絲裝處處可見,袁莉的透視裝更引來一片驚嘆。(《瀟湘晨報》8月29日)
華麗的華表獎頒獎典禮畫上了句號,估計誰也沒想到,成為人們飯后談資的不是獲獎者是否實至名歸,被人熱議的也不是哪部獲獎影片精彩,而是演員袁莉的蕾絲透視裝。袁莉的著裝從露面至今仍余熱難消,以至于她在微博上回應,“不是我太膽大,是有些人太膽小!沒什么好后悔的……”
本來是花絮,卻成為主角;本來是飯后談資,卻沖淡了華表獎的主題。這究竟是袁莉的幸還是華表獎的不幸?按說,像華表獎這樣一個中國電影界的最高榮譽,其政府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為什么人們關注蕾絲裝甚過華表獎本身?別怪袁莉出風頭,也別怪公眾心理齷齪,要怪只能怪華表獎的影響力日漸下降,怪公眾對華表獎太過失望。
失望在哪里?一是排排坐分果果的獎項。眾所周知,華表獎中獎率畸高,但這次高到離譜:20部“優秀故事片”中有10部獲獎,8部“優秀合拍片”中有4部獲獎,2部“優秀戲曲片”雙雙獲獎,至于優秀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方面都是4選2,全部下了“雙黃蛋”,總體中獎率達50%。簡直是來者就有獎可拿,這哪有懸念可言,又談何真正的比拼?
奧斯卡獎公信力頗高,它的最佳影片只有一部,最佳者,當然不是多佳。金雞、百花獎因常下“雙黃蛋”被人詬病為“雙黃蛋獎”,現在更有論者嘲笑華表獎是最沒態度的電影獎,其實沒態度就是最大的態度,搞平衡,促和諧,齊聚一堂,皆大歡喜。但這樣的態度,老百姓未必買賬,公信力未必見長。
華表獎的沒態度還體現在妥協上。本次華表獎的個人獎項全部為“雙黃蛋”,即獲獎的兩個人具有互補關系,比如一個偏大眾、一個偏小眾,一個偏商業、一個偏主旋律,比如優秀男演員——靠《趙氏孤兒》拿獎的葛優,與靠《楊善洲》拿獎的李雪健。此外,妥協還體現在葛優終于拿到華表獎了,葛優從未拿過華表獎最佳男演員獎,不是他不夠水平,恰是因為他太商業,不夠主旋律,這次拿到優秀男演員獎,葛優意有所指地稱,“我得這個獎可能因為他們覺得《趙氏孤兒》是個主旋律電影”。其實《趙氏孤兒》仍是商業片,葛優拿獎只是華表獎的妥協而已。
無論是專家獎金雞獎還是觀眾獎百花獎,乃至于政府獎華表獎,葛優全都拿了,再聯系到去年——三大賀歲影片《趙氏孤兒》、《讓子彈飛》、《非誠勿擾2》中,葛優皆擔綱主角,出盡風頭。從“賀歲帝”到拿獎拿到手軟,這是葛優的光榮,卻是國產電影的悲哀,是其他男演員的悲哀。國產電影不能只靠葛優一人,否則人們只會關注蕾絲。
下一屆華表獎或者說金雞、百花獎上,穿蕾絲的女演員會集中井噴嗎?人們會依然只記得誰誰的蕾絲著裝而忘記電影獎本身嗎?但愿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