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多月前,故宮掀開的“失竊門”、“錯字門”、“會所門”還沒有完全合上,現(xiàn)在又出事了。7月31日,故宮博物院證實國家一級文物宋代哥窯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盤發(fā)生文物損壞事件,現(xiàn)初步判斷為科研人員操作失誤所致。
故宮又一次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關于文物損壞事件,消息最初來源是網友微博爆料,而非故宮博物院主動出面公布。7月30日下午,網友“龍燦”在微博上公布了這一消息,短短三個小時之內,轉載次數(shù)過萬。7月31日,故宮博物院才姍姍來遲“證實”了這一事件。
國家一級文物被損壞,公眾的嘆息和憤怒可想而知,故宮博物院的“證實”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平息這場文物損壞風波,相反,故宮博物院的“證實”一說仍疑竇重重。按照網友爆料的說法,當時故宮器物部將一件哥窯瓷器出庫送到科研處,希望用新引進的設備進行成分分析,以便研究。在出庫過程中,器物部的一名工作人員將瓷器摔碎。而故宮博物院的“證實”內容是,7月4日上午,故宮博物院古陶瓷檢測研究實驗室科研人員在對古器物部提取的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進行無損分析測試,實驗室科研人員在儀器操作時存在失誤,導致儀器內的樣品臺上升距離過大,使瓷器受到擠壓而損壞。到底是文物出庫時不小心摔碎的,還是實驗分析時操作不當發(fā)生的損壞,從新聞跟帖中看網民的反饋,故宮方面的“證實”并沒有被取信。不過多少值得慶幸的是,這一次,“臨時工”終于沒有成為事故的主角。
一起7月4日發(fā)生的文物損壞事故,故宮直到7月31日才出面證實,而且還發(fā)生在網友爆料之后。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如果沒有網友爆料,這一起文物損壞事故是不是會被瞞天過海?這次事故中損壞的哥窯代表作品是故宮藏品中1106件一級品之一,異常珍貴,發(fā)生損壞后,是不是應該及時向社會公布?國家文物雖然存放于故宮,但并不是故宮所有,文物的“命運”走向,故宮有責任有義務向社會及時公開。這起事故發(fā)生后之所以沒有主動向社會公布,故宮方面的解釋是,經過了“長達26天的調查認證”。有些“巧合”的是,這和網友爆料的時間相當“吻合”。如果網友爆料不是在7月30日爆料,那么故宮對該起事故的調查認證是不是需要更長時間呢?
事實上,故宮“失竊門”之所以能被媒體曝光,也緣于網友爆料。5月10日下午,先有網友在微博上爆料稱,8日晚至9日凌晨之間,故宮博物院被“鑿墻盜寶”有文物被盜,繼而故宮這一扇“失竊門”才被掀開。從兩個多月前的“失竊門”到今天的“文物損壞門”,被動證實基本都是故宮在面對丑聞時所采取的姿態(tài)。從“失竊門”到“損壞門”,除了能證實故宮在相關管理中存在漏洞之外,它對公眾和社會的傲慢姿態(tài)也被呈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從四年前的“星巴克門”,到今年的“失竊門”“錯字門”“會所門”“損壞門”,被掀開的一扇又一扇“門”留給故宮管理部門的,除了尷尬還是尷尬。遺憾的是,故宮方面似乎并未就此付出切實努力。比如,“失竊門”之后相關責任人并沒有受到處理。沒有對責任人嚴厲的問責處理,怎么能指望相關管理制度能有所完善改進呢?
故宮雖然被掀開了一扇又一扇的門,但真正應該向公眾打開的那扇監(jiān)督的“門”還在緊緊關閉。但對故宮而言,又陷入了另一個困境:沒有接受監(jiān)督的勇氣,但事實上也沒有逃脫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