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論及國內何種體育賽事最受各地追捧,恐怕非景觀體育莫屬。
有人做過統計,原本以辦賽成本高、組織難度大著稱的馬拉松賽,目前國內已有20多個形成規模和聲勢的賽事;而原本無人問津的自行車賽事,近些年越辦越多,已經具備一定影響力的賽事就有上百個……
國內馬拉松賽、自行車賽的走紅,與這些賽事能夠將競技運動與城市建筑、自然景觀融為一體息息相關。而各地對籌辦包括自行車賽、馬拉松賽在內的景觀體育青睞有加,看重的是通過辦賽拉動旅游、聚斂人氣、打造地方名片。
但各地一哄而上大辦景觀體育,顯然有些熱情有余而務實不足:辦馬拉松比賽,一定會以辦賽規模達到萬人乃至數萬人為目標,辦自行車比賽,則一定會以快速提升賽事級別及賽事知名度為目標,至于如何將賽事辦出影響、如何做好賽事配套服務則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辦景觀體育的精髓是什么?一定是細節的雕琢、特色的支撐、適度的規模、長遠的規劃,而不是辦賽之初便大興土木、立足未穩便貪大求洋,更不是花大價錢買來賽事承辦權而自身準備不足、以及將電視直播看得比辦賽質量更重要的本末倒置。
6月,北京延慶搞了一次國際自行車騎行大會,5000名國內外自行車愛好者騎行在八達嶺長城腳下的自行車賽道,好不愜意。此后,延慶設置了自行車租賃點和涵蓋野鴨湖、萬畝濱河森林公園、龍慶峽景區的騎游線路指南,令當地的自行車騎行氛圍日漸濃厚。可見,辦景觀體育賽事,賽事規模和檔次并不能說明一切問題,將小型賽事辦成精品,同樣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并令體育愛好者受益。
以環法自行車賽為代表,國外的景觀體育已經成功運作了百余年。國內的自行車賽事、馬拉松賽事或許可以把環法自行車賽、波士頓馬拉松賽當成長遠目標,但具體運作切不可盲目跟風、急功近利,如能在擁擠的城市和旅游景區規劃出一條騎行或長跑線路,應該比追求萬人競逐和電視直播更有意義。